課程概述
臺東是一個海洋環抱的城市,珊瑚礁生態是在地學子們,所應該要認識與保育重要議題。希望透過『美感』的視角,帶學生實地踏查臺東杉原灣南礁大肚淺海,認識珊瑚海洋的美麗,採拍照方式紀錄杉原灣珊瑚的色彩,結合CoralWatch海洋公民科學家活動,幫珊瑚健檢,並以質感採集的視角,撿拾海灘上的廢材,最後以美感構成的分類應用,認識珊瑚礁多樣的類別,在觀察中,了解珊瑚的造型,進而成為學生創作校園珊瑚保育宣導公共空間的靈感與題材。
美感預期成果
- 讓學生了解珊瑚與海洋的生態關係,對海洋保育有深入的認識。
- 讓學生透過撿拾海廢,認識時間洗滌過的材質具有的獨特風貌,進而了解創作媒材應用的多樣性。
- 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的經驗累積,並轉化爲創作靈感的能力練習,提升美的感知與創造力。
- 學生夠過完整的歷程,了解自己也能為海洋保育盡一份保育宣導的責任。
教師課後省思
- 分組的作品,可能部分小組討論不完整,導致無法進行創作,基於堂次限制,此時可以進行觀念整合,讓不同小組再一次整合,規劃較大的作品分工完成。
- 學生對材質、工具的熟悉度不足,可以預留一堂課讓學生了解工具的安全使用規則,以及測試材質的各種形狀產生的效果,較能掌握後續創作變化應用。
- 議題宣導的作品可以增加與群眾互動的設計環節(例如:愛護海洋的承諾卡)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