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此課程從貼近學生的生活環境思考,引導同學觀察生活創意好物造型,進而擷取經個人詮釋過後的生活圈的物件意象,進行質感與造型美感的創作。是一種自我剖析的表達,亦是關懷並意識個體生活的實踐與經驗。藉由以自然界的質感美,運用在生活物品,理解質感是得宜的配置,需與視覺與觸感相互呼應。希望學生運用自然界各式質感結合造型物並兼具美感,體驗視覺質感、觸覺質感建立個人質感記憶資料庫,並能嘗試運用多樣質感重新組合再造新質感,最後以玻璃材質為主體來呈現。因玻璃表面的光潔與剔透,將一材質至內或外都會呈現不同質感,而玻璃又具有透光的特質,將加入光源又產生新的變化,所以透過做中學試著調整各種可能性。體驗對質感之美經驗,並結合發想成生活中的各式創意造型的物品。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對象物做質感上的連結與分析。
- 學生能了解質感所呈現的美感。
- 學生能以質感的觀點,嘗試結合物件的目的性進行物件質感表現創作。
- 學生能以質感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所見的物件。
教師課後省思
- 透過美感教育讓孩子從做中學,體驗式的教學讓學生更能吸收美感的精髓,也讓學生藉由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思考何謂質感,以及對美感的價值觀,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透過學習單及小組活動,能對質感有更深入的認識,激發學生想像力與對生活美感的感知力。
- 未來再重新上這個單元,需架構在結構之後再進行結合質感並考慮用簡化及條理化的方式,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與系統性學習。最後再讓學生有使用技巧變化發揮的空間,讓作品更貼近生活化,更能夠體會探索的內涵,以及調整成專注在結構與質感的探索體驗。
- 01第一堂 視覺質感vs觸覺質感
(1) 視覺質感放大鏡:透過質感局部放大,喚起視覺質感經驗的記憶庫,不經觸覺判斷出這個物體的觸感粗細。 (2) 觸感驚奇體驗箱:一個未知的物體,只透過接觸物件表面獲得最直接的觸覺訊息,喚起觸覺質感經驗。 (3) 以上兩活動目的手和眼做為觀察工具,喚起質感記憶。
- 02第二堂 視覺質感拓拓看
(1) 視覺質感拓拓看:將自然界質感以「觸覺」上的材質感覺,轉化為「視覺」上的「質感」表現,是在凹凸肌理物體上取得質感圖案,在運用色彩作用於立體構成的表面上,使其形成具有特性的質感圖案。 (2) 視覺質感目的就是用眼睛看到的物體表面的特徵,一般視覺質感的感知通過色彩和圖形來表達。
- 03第三堂 觸覺質感大拼圖
(1) 觸覺質感大拼圖:將加工質感,如:玻璃的光潔與剔透、布質的柔軟與細緻、金屬材質的堅實與光亮、塑膠材質的彈性與韌性,紙質溫潤樸實、特珠材質等,分類比較,靈活運用質感的視覺與觸覺性,將呈現具真實的美感,來增添創作表現的材質效果。 (2) 觸覺質感是立體的質感,用觸摸就能夠感知到。觸覺肌理基本上都是帶有凹凸的,它不僅是視覺上的一個升級,也能讓人通過觸覺的方式感受到更加深刻的印象。
- 04第四堂 質感素材百感交集
(1) 質感素材百感交集:以組合式的質感材料將收集自然材質與加工材質,藉由將其重新安排至其他面或體上,造成新的材質。 (2) 因質感素材運用有太多,以鎖定線材與面材組合,由學生任意搭配,體驗材質相互搭配所呈現不同質感,再造自我經驗材質之美感。
- 05第五~六堂 改頭換面一把照~再造質感
(1) 改頭換面一把照~再造質感:以玻璃為主,試圖改造的玻璃質感,因玻璃特質光潔與剔透,有透光的特質,加入不同加工材料質感,創造材質與材質之間的再造,又因玻璃透光,可再造更多質感層次。 (2) 生活中有許多空玻璃空瓶,各式物品容器是每日生活的必需品,並透過創意巧思讓玻璃變身,藉由可透光的特質,再造新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