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西苑高中在2020正式啟動校園重建工程,一片片白色圍牆在校地內架起,將校園分隔為工地區和教學區。未來數年將以「建一拆一」的方式進行工程,舊校舍將逐棟拆除,以迎接嶄新校舍,而那屬於西苑所有人的熟悉畫面也將逐年成為回憶。在這時間點,透過課程帶著學生以美感的角度,重新走訪校園,再次感受生活的點滴。並以創作的角度,從美感出發,製作一系列關於西苑的平面作品,並將作品展示於工地白牆。原本分隔校地的圍牆,成為跨越新舊校園的連結,為舊校舍留下新的記憶。
本課程試圖透過不同感官(如鼻子聞、手觸摸)來覺察校園內各項物體的特性、肌理、質感(如:軟、硬、粗糙、光滑、溫度…等),再以感受進行複合媒材(鉛筆+水彩)的平面創作,增加學生的創作經驗。
並試圖融合課本公共藝術單元,與環境教育、生命教育等議題。上學期課程以觀察、體驗、紀錄為主,除了以相機和拓印方式記錄校園,亦藉由訪談或資料蒐集,尋找更多關於西苑的故事。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在走訪校園中學會以不同角度觀看世界,也對以往熟悉的畫面進行重新檢視,再次體會生活累積下來的經驗。除了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能用鼻子聞氣味、以手觸摸,感受不同質感帶來的不同感受。接著嘗試將感受用相機記錄下來,以不同的攝影構圖,突破平常習慣的框架。最後用不同的媒材(水彩、鉛筆等)進行平面創作予以再現。校園重新被發現、框架突破、視角創新,是本課程強調的重點。

 

教師課後省思

班級經營很重要!本校對於手機使用的規定相當嚴苛,學生幾乎沒有使用手機以進行上課的機會。因此在課程初期與導師方(和家長方)的溝通相當重要。如:樹立明確使用規則、手機攜帶以個人意願與家庭狀況為主(解法:在學生分組時,教師就預先規定好各組至少得有一支手機)等等。都會讓「用手機上課」這件事變得單純許多。

而學生藉由拍攝畢業照的經驗,搭配此次人像九宮格的拍攝,對於「臉」有了更多觀察。同時也利用「我喜歡的相片(角度)和別人喜歡的相片(角度)是否相同?」衍伸至「別人眼中的我,和我所表現出來的我,是否相同?」即為周哈里窗的概念,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

回到作品本身,透過不斷再觀察的動作,學生對於「觀看」事物的方式有了更多想法。而使用不同媒材(鉛筆、水彩甚至相機)來製作作品,也得到少有的創作經驗。史無前例的疫情警戒和隨之而來的全國停課,雖讓我們的課程無法照原定計畫結束,但是新學期讓學弟妹接手布展的動作,卻也讓本課程增添更多傳承的意義。

停課期間的遠距教學,也讓我思考著:如果下一次要進行同樣課程,我還能怎麼做?最大的發現是Padlet這個網站,相當容易就可收集到學生作品,無論在平時成績、學習歷程和同儕討論,簡單的介面和使用方法,讓這個網站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

這次的美感計畫,不僅是學生,連身為教師的我都是初體驗。一整年的課程進行,龐大的學生人數以及累積起來的作品數量,光是收集、整理,就需要付出許多額外的時間和人力。自覺得以一個代理教師的身分來申請計畫,加上原本就不輕的課務,似乎太不自量力。事實也證明在時間精力的付出上,著實超出負荷。所幸行政同仁在最後一線的文書和後勤支持著我,實在是說不盡的感謝。

新手上路,難免有疏漏,也導致許多意料之外的狀況要應付,但可以確定團隊合作是相當重要的。行筆至此猛然發覺,平時在課堂上強調著讓學生團體合作,但自己卻鮮少尋求夥伴一起參與!有了這次經歷,日後設計課程時,尋找更多同科甚至跨科的同事一起努力,會是我的首要目標。

感謝教授群的努力指導;基地的行政夥伴無微不至的照顧;還有在這一年透過大大小小研習而認識的老師先進們,看到大家不斷在為美感,為教育而努力著,深深覺得處在藝術圈裡的自己實在很幸福。這是美感計畫第一次進到西苑高中,但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們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