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拈花惹草」的課程設計是處理生活中「花器與花草」的對話,體會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課程將從「什麼東西可以當花器?」打開序幕,接下來學生們將處理花器的質感議題。學生們藉由分組的討論,了解花器的功能與材質的可能性。各組可以從「鐵器、紙黏土或免燒陶土、水泥」這些材質中選擇,或是自己組別決定該組要處理的花器質感,依照教師給予的工具包,利用減法敲、磨、刷、刮;或是加法塗料等方式處理容器的表面材質,並為其花器選擇適合其質感的植物,表現整組的風格。最後讓學生觀察記錄自己養育盆栽過程與環境。課程進行中透過攝影紀錄歷程與改變,並透過展示與講述分享活動心得。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學生能發現單一材質的肌理變化。
  2. 學生能發現適合於內容物屬性的器皿質感。
  • 美感技術
  1. 鐵器、紙黏土或免燒陶土、水泥,進行花器質感設計
  • 美感概念
  1. 學生能比較不同材質所產生的質感差異。
  2. 學生能思考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質感表現。
  • 其他美感目標

教師課後省思

  1. 感謝台北市介壽國中陳育淳老師精心設計的 「拈花惹草」 美感教案,讓我們本校師生來學習質感與生活結合的美感構面。
  2. 疫情漸漸結束後, 發現 2-3年的線上課程,讓許多學生不太會使用工具 (例如美工刀、尺)以及手作能力的待培養 。透過「拈花惹草」的課程引導學生探究, 讓學生靜下心來, 細膩的完成花器的製作外,更要引導學生體會一種用心過生活的選擇 。
  3. 學生將以四角反稜柱體來設計水泥花器,需觀察此四角反稜柱體有八個三角型與一個正方型。大部分同學都會在一張大塑膠板上切割成八個三角型,及一個正方型這會造成材料的浪費與切割時間花費,故需請同學先畫好四角反稜柱體展開圖,在展開圖中可呈現此四角反稜柱體為八個三角型所組成的長方體,故可在共用邊 僅用美工刀劃痕即可,不需要一個個裁切切割。
  4. 水泥花器有內、外模具,並用水泥澆灌,故塑膠瓦楞板需用透明膠帶黏合好﹐避免內模滲進水泥及外模具溢散出來。灌注水泥後需注意其造型是否變型,可用透明膠帶調整其水泥花器的造型。
  5. 水泥花器內模與外膜若距離太近,則脫模後水泥花器邊緣易破損 ;或內模因灌注水泥後浮起,致水泥花器脫模後 花器開口處水泥太厚、 底部太薄 。
  6. 水泥花器因時間因素,使用和紙膠帶來作裝飾時,避免色彩因素導致學習質感構面難度增加,故教師選擇和紙膠帶顏色以明度及彩度較低為主,提供學生選擇、切割形狀黏貼至水泥花器使用。
  7. 製作水泥花器過程中,步驟細節繁多難免成品不完美甚至失敗,故學生在面對自己的成果與其他同學欣欣向榮之多肉植物花器之比較下,體會質感的產生, 是需認真學習與細心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