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拈花惹草」的課程設計是處理生活中「花器與花草」的對話,體會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課程將從「什麼東西可以當花器?」打開序幕,接下來學生們將處理花器的質感議題。
學生們藉由分組的討論,了解花器的功能與材質的可能性。各組可以從「鐵器、紙黏土 或免燒陶 土、水泥」這些材質中選擇,或是自己組別決定該組要處理的花器質感,利用減法 敲、磨、刷、刮;或是加法塗料等方式處理容器的表面材質,並為其花器選擇適合其質感的植物,表現整組的風格。
讓學生觀察記錄自己養育盆栽過程與環境。
課程進行中透過攝影紀錄歷程與改變,並透過展示與講述(show and tell)分享活動心得。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花器的製作,了解各種材料的特性與合宜的運用,訓練學生辨別生活中美不美,欣賞生活中的美,進而創作一個個人風格美的藝術品。

教師課後省思

一開始的質感探索應讓學生選擇一種質感探索並發表就好,若要小組討論質感又要發表這樣就需要2堂課。
課程實作的部分也應該單純化就好,若要讓學生自由選擇材質,且要告訴學生不同材質的特性,這樣課程又須多一堂課講解不同材質的特性。
綜上所述會造成實作課程被壓縮,若要提升作品的精緻度就須增加上課次數。
所以這堂課比原先設計的六堂課約多出兩堂實作的部分,雖然最後一堂學生照顧植物的課程取消,
但學生拿回教室有些人還是非常用心的照顧植栽,之後去各班上 課還是有在班級的各個角落(前後講台、櫃子、陽台、走廊欄杆...)看到這次實作的植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