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貼美麗新視界 | 美感教育

拼貼美麗新視界

課程資訊
  • 學校:新竹縣新豐鄉新豐國民小學
  • 教師:卓禹岑
  • 課堂:美勞
Read More

課程簡介

課程主題:拼貼美麗新視界
本課程旨在以拼貼藝術為核心,結合五體驗與跨領域學習,激發我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創造力、習得力和自我表達能力。內在抒發感受,運用觸感與質感表達,也能利用數位工具探索創意的無限可能。強調以藝術直覺感知,透過拼貼藝術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與多元表達能力,並引導他們以感知力「超能力」探索自我與世界以藝術串連感官、情緒與科技,啟發學生多角度自我探索與世界,提升創造力與美感能力,為未來學習奠定基礎。

活動一:紙中奧祕·拼貼想像
學生將了解拼貼藝術的基本概念與歷史,運用雜誌、報紙等素材進行創作,多種混合材質共同完成豐富想像力的拼貼貼作品,學習如何透過不同的素材表達自己的夢想與想像。

活動二:時光拼旅·春季拼圖
學生以校園環境為靈感,探索排列美學的原則,使用手機或平板拍攝校園言論,並運用Keynote App創作數位拼貼,了解數位藝術的表達方式,提升創造力與數位素養。

活動三:拼貼心靈·情緒地圖
課程聚焦於情緒的表達與表達,結合《安妮新聞 Vol.10》看圖說情緒學生將透過顏色、形狀和材質製作情緒地圖,了解六種基本情緒,學會用藝術方式表達感受,培養自我觀察與情緒管理能力。

活動四:剪剪貼貼·再現夢想
本堂課結合《安妮新聞 Vol.16》的藝術感受者,學生將重新崇尚新聞宴會,創作出反映未來想像的拼貼作品的互動影響,思考如何以行動實現願景,進而培育環境素養與全球視野。

課程目標

  1. 提升藝術感知:培養學生運用藝術的五感體驗,強化對拼貼藝術的感知與表達能力。
  2. 激發創意與多元思考:透明拼貼活動探索不同材質、媒介與數位工具,促進創意思考與跨領域連結。
  3. 建立自我與文化認同:引導學生從生活、情感與文化中汲取靈感,表現自我認識地方特色。
  4. 發展數位素養與全球視野:結合數位科技與環境教育,促進學生創意表達與對永續發展的關注。

單元目標
活動一:紙中奧秘·拼貼想像

  1. 認識拼貼的基本概念與歷史背景藝術。
  2. 體驗不同素材與材質的拼貼方式,創意想像。
  3. 創作以「夢想風景」為主題的拼貼作品,表達內心願景。

活動二:時光拼旅·自拍拼圖

  1. 探索校園環境,感受校園文化與空間特性,將素材作為拼貼元素。
  2. 理解排列美學的原則,將觀察轉化為創作靈感。
  3. 使用數位工具(Keynote App),設計數位拼貼作品,表達校園的視野與情感。

活動三:拼貼心靈·情緒地圖

  1. 學習用表達六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恐懼、憤怒、驚訝、不幸)。
  2. 使用顏色、形狀和自我材質創建情緒地圖,提升情緒管理與認識能力。
  3. 貫穿藝術創作,分享內心情感,學會用藝術表達情緒。

活動四:剪剪貼貼·再現夢想

  1. 結合《安妮新聞Vol.16》的內容,探討藝術與社會研討會的聯繫,啟發創作靈感。
  2. 以拼貼藝術提出未來願景,展現對環境與文化的想像與責任感。
  3. 強化學生跨領域整合能力,以學會藝術表達對世界的關懷與行動。

教師課後省思

(一)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1.學生創意的多樣性
在活動中,學生實踐了對夢想的多元洞察,利用拼貼結合不同材質的創作方式充分激發了創意。未來教學中加強引導,幫助學生更有效規劃創作流程。

2.情感與藝術的結合效果
學生能夠透過拼貼表達內心的夢想與情感,並在分享課堂中練習了對自己作品的高度認同感。創作理念。

3.跨領域養筏的挑戰
本課程成功結合了藝術、數位科技與情感教育,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對於「解構與重組」的藝術概念較為陌生,需要更多實例展示與逐步指導。未來可增加範例與分組討論環節,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並芬蘭跨領域的學習內容。

 

(二)未來的教學規劃課程推廣

1.校內展覽與分享活動

舉辦學生作品校內展覽,邀請家長、教師及其他課程學生參觀,讓更多人了解拼貼藝術與情感教育的融合效果,培養其作品介紹與溝通表達能力,深化學習成果。

2.跨校交流與資源整合

與鄰近學校合作舉辦跨校藝術創作交流活動,分享課程設計與教學成果,促進教師間的專業成長,進一步提升課程深度與多樣性。

3.數位課程資源開發

將教案與拼貼創作過程數位化,製作教學影片或線上課程,推廣給其他教師使用,擴大課程影響力。建立學生創作的數位作品庫,作為未來課程推廣的範例與教材,讓課程成果得以長期保存與傳播。

卓禹岑
新竹縣新豐鄉新豐國小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