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身體是全感官載體,從身體的聽覺感知到空間感知,透過傾聽環境聲音為起點,學生透過觀聆聽思考景觀與聲音音場的關係,找尋音樂的質感及特殊性,運用繪畫的方式表達所察覺的音樂的氛圍及感受。
課程目標
- 運用聽覺感知音樂的流動及特殊性,擴大對感知空間的理解,對聲音內容、語言詮釋的運用,並連結個人經驗,形成個人想像與理解。
- 學生學習粉彩的技法,藉由個人對聲音的想像與理解,轉化成繪畫的創作,繪製個人的聲景繪畫。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第一階段:將音樂轉化成圖案,對於正在發展具象思考的中年級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因此,設計課程時,運用耳熟能詳的小紅帽和幾何圖形的意象引起學生對於圖形的想像。
學生對於小紅帽中的幾何圖形與顏色的意象有許多的聯想。
課程第二階段:以康定斯基的構成第八號的有趣動畫和配樂,引導學生了解圖形裡的點、線、面之後,開始進行第一次的聽音樂(豎琴)畫圖,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對於音樂的想像。
學生欣賞藝術作品動畫反應熱烈,課程中並不強調康定斯基作品裡的幾何圖的意象,但是其三原色的作品對提升學生繪圖的動機。
課程第三階段:教師指導構圖的原則、粉彩的繪畫方式,聆聽【玩具兵進行曲】,請學生以草稿本設計,再以圖畫紙彩繪。
【玩具兵進行曲】是有趣的音樂演奏曲,其發出的聲音的事物有人聲、餐廚用具,所以組合起來的聲音有別於第二階段的樂器的演奏。
由於這首音樂深受學生的喜愛,引發學生許多的想像與感受,因此,在聆聽之後創作也是多樣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