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教案透過發現、探索、應用階段,使學生能認識結構與造型美感。發現階段,學生將收集生活中與結構相關的人工物、自然物進行比較與分享,了解反覆/有秩序的結構、空間與結構的關係…等,以小組討論及問題引導的方式,設計出紙做手機架。手機架結構以基本的結構配置組成,完成後必須能乘載手機的重量,並能夠穩定的站立。探索階段,學生須熟悉紙的特性,進行結構設計,而手機架設計可以因結構的需求,自行運用其他材料進行結構的補強,應用階段,則實際將作品進行測試,是否能順利承重,以創造系列作品、生活運用的方向加以討論,做為延伸活動。

美感預期成果

1. 認識結構的概念。

2. 發現及欣賞生活中結構的美感。

3. 了解空間中結構配置的方式。

4. 了解如何運用補強結構,提高物件乘載功能。

5. 能以理性和感性兼具的思維創作。

 

教師課後省思

本學期美感教育實施特別感謝學校行政端的支援,讓課程能夠順利地推廣,美感課程讓學生了解美感不單是知識,也不應該是生活教條規範,它應該是合於用目的,並適應於整體秩序。

透過課程的引導讓學生在生活上會開始願意開啟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而6堂課的美感課程進度十分緊湊,師生必須作好溝通並訂好作品進度,才能如期完成課程,本學期的課程實施所遇到的問題如下:

1.學生經由第一堂課的紙張承重測驗,大多數都能夠對紙的材質有所了解,並對結構有基礎的認知,但提到舉例的部分時,學生卻無法當下直接舉出家中或是生活周遭所見的結構案例。對策:此部分教師可以先以簡報引導,拋出問題後讓學生能回家收集資料,將此部分課程挪到下一周的課堂中再請學生作舉例分享。

2.學生在繪製草圖時會面臨沒有想法的焦躁,或是不知如何將腦中想法繪製成草圖的困擾。對策:此部分教師應進行小組個別指導,引導小組收尋資料的方向或是在繪圖上給予技術上的協助。

3. 學生製作手機架的過程中,常會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進行實作,或是小組成員實作過程因意見分歧而有衝突。對策:教師在實作之前,可以先分享實作案例,並事先告知學生在實作過程中會可能會發生的狀況,提醒小組在過程中,除了交流彼此在設計上的想法也要學會包容和接納,正是學習珍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