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教師在解說「比例」的基礎概念後,請學生觀察鞋底的設計圖案及元素間的構圖方式,拍照後做記錄,為學習單的參考構圖。觀察並討論鞋底圖案設計的共通性及差異性,以及運動效能上的功能性。
教師將鞋子列印在透明片上,同學藉著窗戶透過的光線將鞋印重疊交錯的並置在窗戶上,感覺各個圖案間彼此的關係及位置。同學互相討論鞋底圖案的元素及其之間的比例大小相對關係及配置。取出鞋底圖案的三個元素以上並且重新安排其大小比例畫在學習單上。並運用電腦繪圖設計重新排列各元素的比例大小位置。從反覆實驗當中,體驗美的「比例」元素不是在於單一具像圖案,而在於相互間比例大小的安排。
列印出成果然後互相討論各自設計的比例是否得當,是否具有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夠開始與同學討論商品的比例大小安排配置。
2.發現很多地方都有比例上的問題。
3.能夠知道調整物體的比例大小就可以創造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在每天匆匆忙忙的生活之中,學生忙著上課、忙著聊天、忙著嬉鬧。很少停留腳步,認真的觀察身邊的事物。教師以ppt講解比例之美,例如校園中樹枝交錯的美感,牆壁上的磁磚造型,不過最接近腳下的布鞋,學生永遠都只在乎配上短襪或隱形的船形襪,再來就只剩下布鞋的顏色,其他就沒有什麼了。
我們學校自從二年前開放布鞋校禁後,學生開始在鞋子的牌子及配色上用心機,有的同學只穿黑白的鞋子、有的人只穿固定的牌子,有些經濟條件能力較差的同學穿的是副牌的鞋子,但大家從來沒有仔細看看鞋底的線條造型,這堂課希望學生能夠注意到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細節。
在第一堂課介紹後,許多人非常驚訝自己的鞋子鞋底設計,也是一個非常用心的藝術作品,複雜的程度往往比鞋面還要認真,體育班的學生,突然發現一些流行的元素都藏在鞋子的底下,例如飛標、八掛、太極、旋風、骨頭等,不過這些好玩的圖案,大家都似乎遵守著一個遊戲規則,感覺圖案與圖案之間都有一種秩序感。大家也開始同意「整體」必需要大於「個體」。好像棒球隊的隊型,有一種團體的協調感。
在黑白的那一節課,學生在觀看圖案時,因為被拿掉了顏色,只看到組合關係中比例的美感。教師也開始請學生思考包包,窗簾、衣服的設計,是否也有類似組合的排列比例。學生開始分享自己的美感心得,有的學生開始跳脫世俗的眼光及價錢,來評價自己鞋子的美感。有的學生開始想要去鞋店逛逛鞋子的「底面」,也同意某些價格不貴的鞋底設計也很有味道很有想法。
經過反覆的調整試驗,學生開始認為並非把所有的喜歡的單元圖案全都加在一起,就會成為美的,也開始注意到運動鞋的品牌不是只有耐吉,愛迪達;名牌的設計有可能比便宜的球鞋難看,一個是名牌,一個是沒有牌子的,沒牌子的反而勝出許多。
在電繪圖課中學生把找到的單元,放入單一的圖層中,做單獨的觀察並比較。討論個別與整體,還有彼此間的關係。經過討論後,學生開始手繪及運用電腦繪圖在鞋底做"取"與"捨",開始摸索將喜歡的造型做比例上的安排,也開始嘗試比例的調整形成不同的搭配,有的同學總是在乎單一的具像圖案,但後來也開始注意與整體造型的搭配與協調性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例如飛標圖案如果放大,就要調整一些細碎的風動線條比例。
學生很喜歡PHOTSHOP印章功能,因為可以把不同雙鞋子的元素移花接木搭配做比較,PHOTSHOP的印章、圖層還有遮罩功能讓學生可以反覆的實驗與搭配,有的學生還想要把苦瓜的紋路搬進來,因為他說他的感情路是「苦」字一條路,踏上這條路便覺得「苦從心中來」。
有了電腦的方便性,同學可以快速的操作大小、重覆、反差,試圖對比例進行變化,從反覆比較並且列印出自己所調整的作品學習到比例的變化就可以造成美感 。
學生從試驗中,放大、縮小得出美的比例是否有共通性,並能夠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因比例的改變,而帶來美感的變化。而這種思索微調比例的行為,就是美感的判斷。
電腦繪圖發揮了強大的功能,有點像手機的app軟體,隨按隨得,不過我覺得實驗課本身就應該快速且容易操作取得,學生非常喜歡這一堂課,因為在電腦上做調整然後列印出來即可,做錯了也可以很快的捨去還原上個步驟記錄,快速複製及調整很適合拿來對照修正,教師也可以將學生作品做示範介紹及修改,也不會更動到學生的原始作品。
最後非常感謝美感實驗教育計畫,讓我們的課程豐富許多,也讓身為教師的我們開始重新思考,什麼樣的教學過程適合當下的這些學生,什麼樣的教學目的才可以引導學生真正的學生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