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課程分兩階段,主要鎖定美感構成中 6 項主要學習內容〔對稱 /均衡 /對比 /主從 /分格 /
遞增〕,以野餐物件所具有的擺設操作帶領學生進入這 6 項主學習內容,再以擺設紀錄的拍攝構圖
進一步帶領學生深化 6 項主學習目標:
首先,由野餐體驗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美感元素,再讓學生藉由野餐食物與物件的擺
放方式進行操作練習進一步了解美感的構成方法。因為美感構成的學習範圍頗大,因此我們鎖定
了 6 個在一年級康軒版美術課本學習過的內容,希望學生能從擺放野餐物件的操作中體驗到畫面
的構成之美,並且理解到透過構成的方法可以讓食材或物件彼此的美被凸顯、被看到。
課程的第二階段:利用由野餐物件拍攝的紀錄畫面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美感構成在生活
的應用,先讓學生由擺放畫面的分組比較與觀察中發現美感的構成因素,接著讓學生以對應 6 主
要學習目標操作構圖的編輯,拍攝出美感野餐的紀錄影片。最後,分組討論並於綜合活動中發表
影像拍攝的成果。

美感預期成果

本課程學習內容完成後預期學生能在生活中體驗到原來美就在身邊,並且能從操作中體驗美感,

認識美感構成的方法。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對自我的生活用具的擺放有多一點美感的觀點採用。

教師課後省思

在一開始的生活中發現美在哪裡的活動,學生比較多的敘述在於單一個的形象上,而忽略
整體畫面的的美感構成,在這教師需要再多引導在整體畫面的構成發現,或是順著學生發現的單
一形象上美感元素找出構成的要素,其實也可以帶出美感構成的發現。
學生在操作擺盤時,雖然有事先在小白板上模擬擺盤位置,但在實際操作上因為工具的使
用讓學生跟一開始所設計的擺盤有所落差,導致因重新製作有些材料的丟棄浪費的情況,甚至失
去操作的信心,在這教師若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安排單純操作工具的時間,稍微讓學生可以熟練
工具再進行構成擺盤。
在未來若要再操作此課程,可以在第一堂生活中的美感構成元素發現與認識,教師直接將
構成要素向學生說明,再讓學生去蒐集相關構成主題,也許這樣的方式比較不會有抓不到主題的
情況,也以利後面幾堂課的進行與實施。另外,在此課程的構成拍攝,其實在這一次的上課時間
因為前面引導與中間的擺盤實作占用較多的時間與堂數,所以在未來可以因為前幾堂的修正調整
而可以有拍攝取景的操作,使課程更加完整與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