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空船 | 美感教育

我的太空船

課程資訊
  • 學校:高雄市鳳山區正義國民小學
  • 教師:許榕筑
  • 課堂: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在本學期的藝術課中,我運用《安妮新聞》作為教學素材,結合自然科學主題,設計出一系列富有意義的跨領域學習活動。此次課程以《安妮新聞》封面主題「地球號太空船」為引,帶領學生探討地球的自然奇觀與人類文明所留下的痕跡,進而思考地球的美麗與脆弱。

我先介紹太空船設計的理念:除了展現地球令人驚嘆的自然地景,也描繪出人類創造力與自然並存的希望畫面。接著,藉由實際的衛星鳥瞰圖,讓學生觀察人類活動對地貌的影響,引發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關注。

學生在理解背景後,開始構思與設計屬於自己的「地球號太空船」。他們畫出草圖,融入自然元素與人造景觀,思考未來地球的樣貌。最後,我指導學生使用珍珠板進行拓印創作,讓每位學生的創意構想具體成形。

課程目標

  1. 能夠說明「地球號太空船」設計概念及其傳達的環境與人類共存意涵,並了解鳥瞰圖所呈現的人類活動對地球地貌的影響。
  2. 能運用觀察與創作技巧,設計一艘具有個人理念的太空船,並以草圖構思後運用珍珠板進行拓印創作,完成具象表達的藝術作品。
  3. 能展現對地球自然環境的關懷與保護意識,並在創作過程中表達對地球未來樣貌的想像與希望。
  4. 能結合自然觀察與藝術創作,跨領域地將環境議題轉化為創意作品,培養批判思考與美感表達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在本次以《安妮新聞》「地球號太空船」為主題的美勞課教學中,我嘗試將自然科學與藝術創作結合,期待學生能在創作中思考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並發展出兼具美感與環境意識的作品。整體課程學生參與度高,許多孩子能在草圖設計階段表達出獨特的想法,例如加入綠能設施、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場景,甚或是發展工業導致環境破壞、警示人類的文字標語,顯示他們在過程中對於地球未來的關懷與想像。

然而,在教學實施中也遇到一些挑戰。部分學生對於「鳥瞰圖」的理解較為薄弱,在觀察衛星照片時無法清楚辨認人類活動與自然地貌的差異。此外,也有學生在將構想轉化為珍珠板畫時,因技術掌握不足而產生挫折感。為因應這些問題,我在後續課程中補充了鳥瞰圖的意義,並以kahoot!互動方式讓學生配對不同地貌與對應的人類活動,加強他們的圖像理解能力;在技法操作上,我也安排了更多練習時間與示範操作,並提供分組合作的機會,讓技術較成熟的同學能協助其他同學完成作品。

回顧這次課程,我發現跨領域的設計確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當自然科學知識轉化為藝術創作素材時,學生往往能激發出更多創意與想像力。未來,我希望能持續深化這類型的課程規劃,例如設計主題式單元,結合氣候變遷、生態保育等議題,讓學生不只是在創作作品,更能從中培養觀察力、批判思考與永續意識。

許榕筑
高雄市鳳山區正義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