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妖怪變可愛了 | 美感教育

我把妖怪變可愛了

課程資訊
  • 學校:新北市蘆洲國民小學
  • 教師:林如薇
  • 課堂:國語、數學、生活
Read More

課程簡介

透過報紙頁面,讓學生認識「台灣妖怪的魔幻世界」,藉由圖片與文中的簡介,我們知道妖怪並非都是邪惡的、作亂做壞事的、恐怖可怕的……原來,也有提醒我們要警覺、要注意安全等等的文化意涵在其中。

了解之後,學生自行創作想像的妖怪,看到學生結合報紙頁面的圖片進行構思和創造,總結來說,他們多認為有大嘴、有好多眼睛、會噴火的都是妖怪的樣貌;當然,女學生們也畫出美人魚般,有點可怕又感覺可愛的妖怪們,個個都是獨一無二的樣子,在彼此分享命名和創造的故事後,學生們臉上的表情笑容比恐懼多,我想,對他們來說,除了可以排除部分對神怪的恐懼感,也能體認那其中所隱含的意涵。

課程目標

  1. 學生能認識台灣妖怪的樣貌與文化意涵
  2. 學生能自行創作「妖怪」並命名與創造故事
  3. 學生能察覺自己對「妖怪」的認知與感受上的改變
  4. 學生能藉由不同的媒體,增進閱讀興趣與建立閱讀習慣

教師課後省思

透過這次的安妮新聞報,預設的目標是:讓學生對鬼怪有所認識並且不畏懼、能為自己的長假(暑假)做規劃。

低年級的學生對鬼怪都感到畏懼,我們先從報紙中習得關於「妖怪」的傳說故事,有幾位學生因為旅遊因素能分享「風獅爺」、「石獅子」的故事,也引起班級學生的高度興趣,閱讀過報紙中的妖怪之後,學生說,原來妖怪也沒有那麼可怕,原來也有好妖怪……。

這次教學之後,我認為可以在對神鬼的敬畏上多下工夫,低年級的學生難免會因為看了相關的影片或是個人想像而做惡夢或怕黑,在教學過程中期盼透過理解而減少恐懼,但是仍有約五位學生表示自己還是會感到害怕,因此未來若可以增加動畫類的影片,也許可以讓更多的學生體認到:只要我們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未知,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林如薇
臺北市北投區桃源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