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仿生好物 | 美感教育

我所認識的仿生好物

課程資訊
  • 學校:新竹縣湖口鄉信勢國民小學
  • 教師:林家葳
  • 課堂:閱讀課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教師運用閱讀課來推動安妮新聞的共讀,全班同學共同閱讀報紙後,將重心聚焦在仿生單元,邀請同學小組討論,集思廣益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科技與發明的物品或建設是運用了大自然的智慧所創造出來的呢?

組內先初步進行分享,接著組內各推選一人擔任小老師去向其他組介紹自己組別討論出來的內容,和其他組交流自己組別的成果,也藉機了解其他組同學集思廣益後的想法。最後融入平板來進行仿生設計照片與設計概念的查找,再上台和全班同學分享各組的成果。

課程目標

  1. 學生專注閱讀安妮新聞
  2. 學生分享安妮新聞和一般新聞報紙的差異,並觀察編排的方式
  3. 學生能聚焦仿生單元,並能舉出自己的生活中相關仿生的例子和同學分享
  4. 學生能使用平板進一步查詢動物的仿生原理,歸納並發表

教師課後省思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1. 剛開始遇到較少接觸的「仿生」議題,學生顯得有一點焦慮,不過很快地被新聞的內文給吸引,加上教師的引導,學生開始想起自己去旅遊坐飛機、使用自拍棒平衡器等經驗,有了幾個同學拋磚引玉後,全班便熱絡的討論起來。
  2. 部分學生在家中已經很久沒接觸過報紙,所以相關的提取經驗就較為困難,對於排版也較沒有概念,需要老師再重新介紹、其他同學適時的提點排版位置等,不過也因此多認識了報紙相關知識,也是很棒的學習。
  3. 較低成就的學生拿到平板後有偷偷滑開其他app來玩,同學發現後跟老師報告,對方才開始專注。老師下次若有相關課程,指令應更加明確,也可以給低成就的孩子較簡易好操作的指令或任務、出來幫小組傳遞物品等等,都可以幫助孩子更有參與感。
  4. 有同學反應安妮新聞雖然圖案豐富互動也很強,但字較小又多不好讀。顯示出孩子平常閱讀的書刊字較少,可以適度增加閱讀量,慢慢訓練字彙量的增加,若報紙有機會將字放大的話那就更易讀了。

教學觀察:

  1. 同學對於安妮新聞的彩色圖片相當喜愛,甚至盯著圖一直研究大喊很美,一拿到就迫不及待開始玩恐龍那個互動找垃圾的單元,圖與文相互輝映讓報紙很吸引人。
  2. 閱讀後大家一起學習分類統整,就仿生主題去查資料並且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雖然用很陽春的口語分享方式進行,但是學生都展現出與平時課堂不同的上課反應與閃亮眼神,給予對方的回饋有些雖然淺白簡單,但也看得出有專注在聆聽和學習,這對習慣課內知識的他們來說,是另一種更有熱情、帶點彈性的學習方式。
林家葳
新竹縣湖口鄉信勢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