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島嶼的故事,家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家是棲身之所,熟悉的日常,家也是深植情感的精神原鄉。走在回家的道路,藉由博物學方法的紀錄手繪實踐,踏上一段味蕾的歷史,對於青春時期的學生,家的故事正在形塑。透過深度訪談家族長輩,開啟自我追尋和認同的道路,觀察、理解、闡述和覺醒的過程,一步步走向接納自己,重新梳理「我是誰?」。家之味開啟話題的楔子,家族味蕾的想念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情感的聚集,將回望食味的內心悸動,實踐藍染,紀錄家之味的樣貌以及吃食記憶。期盼學生實踐一場自我發現之旅,共同創造出屬於這片土地的味蕾故
事。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發現與欣賞人文之美。
  2. 了解並攝影紀錄,關於島嶼家族味蕾的影像。
  3. 透過藍染版面設計,發現構成的美感規則。
  • 美感技術
  1. 認識彩度及明度的變化,藍染反映的特性。
  2. 飲食攝影的構圖、秩序與美感的關係。
  • 美感概念
  1. 質感與造形與結構的關係
  2. 功能與美感的概念與策略
  • 其他美感目標

教師課後省思

疫情仍然持續延燒的學期間,學⽣偶有停課⽣病確診,使得⼼情不得平穩,⼜國際情勢台海關係緊張,學⽣兵役延⻑等議題,讓學⽣了解「台灣價值」刻不容緩!學期初始開始⼀系列認識台灣美術史的單元,藉由台灣前輩畫家的作品,深⼊探討關於政治影響、時代議題、美感體驗、美感觀察等課程,原本以為 12 節課可以實施完畢,竟也因為學⽣陸續確診等因素,拉⻑了課程計畫,所幸作品⾮常精彩,學⽣在步調調慢的課程操作中甚⾄感到收穫很多;此外,師⽣共同研討聯合國 2030 永續發展⺫標,具主題式地進⾏影像攝影觀察,發展出「美感教育課程_我城故事_SDGs 影像⻯潭」,先⾏以美感原理原則著⼿,回顧及再思考,美的原則為何?師⽣研議攝影規劃,於學期間進⾏拍攝。攝影的時程從原先的2 周延⻑為 4 周,作品數量⼤有得挑選,精簡為單張海報&牌卡概念式的設計,原先設計的桌遊體驗,已完成 70% 海報&牌卡製作,待下學期持續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