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1.設計理念
教師引用安妮新聞第四期第11版之「我和人類不一樣」中的報導內容與圖稿作為教學設計的素材,讓學生實施課程。
生活中有許多習以為常的動作或行為,讓我們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思考萬事萬物,以為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如此,但實則不然。本次課程目的,希望讓孩子發現:即便大家都住在同一個地球上,卻有許多事情是不一樣的。期許透過教師的引導,不僅讓學生觀察、認識生物間的不同表現,進而延伸發現各國文化間的差異。讓孩子能透過課程,學習如何接納並尊重他人與自己不同的文化。
2.課程內容
第一堂課是以安妮報導中的內容為素材,透過「認識動物和人類的不一樣」為出發點,使孩子知道,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目的,在人類和動物間所代表的意思卻天差地遠。希望透過教師講述、師生共同討論及小組團討書寫學習單等方式,讓學童認識並發現自己最印象深刻的差異行為表現。
第二堂課是延續上一堂「差異性」主題,結合目前生活單元〈過年習俗〉,讓孩子除了認識自己及世界各國慶祝年節的方式外,更希望透過課程引導,讓孩子發現彼此間的文化差異,進而思考並分享如何尊重彼此間的文化。
課程目標
- 能觀察動物和人類行為表現的差異。
- 至少能說出一項動物和人類行為的不同。
- 能認識世界各國的年節習俗。
- 至少能說出一項國際間和台灣不同的年節習俗。
- 能說出至少一項如何尊重彼此文化差異的方式。
教師課後省思
- 低年級學生的表達能力比書寫能力好,未來在施作類似活動時,應增加學生口頭發表的機會。
- 在介紹各國的年節習俗時,應設計學習單或相關活動,讓學生有反思回饋的機會。
- 學生在書寫學習單的內容時,對於某些標題項目不太明白,教師在教授時應針對標題逐項先說明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