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以安妮新聞報做為引起動機,首先讓學生藉由翻閱第16期安妮新聞報,說出這份報紙的特色,並閱讀第10頁的〈做一個會思考的感覺機器〉,引導學生思考生活當中與藝術相關的事物;接著進行課本的第一單元〈美麗新世界—藝術的日常發現〉,再次討論從生活中發現藝術;接著讓學生閱讀及小組討論第3頁〈藝術讓看不見的事物被看見〉,接續進行課本〈美麗新世界—生活美感的覺察〉,講述「美的形式原理」及「色彩學」,然後介紹舊時代的建築美學,包括鐵花窗、花磚及壓花玻璃等,並將其中「花磚」做為課程主題,以VR搭配學習單的方式,讓學生深入瞭解花磚的歷史、圖紋樣式及其所代表的意義,學生對花磚有基本的知識之後,接著進行花磚創作課程。
課程目標
- 能閱讀安妮新聞報並說出內容重點。
- 能思考並說出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 能理解美的形式原理與色彩學知識。
- 能透過VR及學習單,瞭解花磚的相關知識。
- 能創作花磚圖紋樣式。
教師課後省思
本校的學生大多數沒有自主閱讀的習慣,因此對於文字太多的內容,會比較沒有耐心,因此像P.10〈做一個會思考的感覺機器〉,以小組負責閱讀某一類別的藝術,包括「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觸覺藝術」及「嗅覺與味覺藝術」後進行分享,可提高學習成效。
本次課程的其中一部分是讓學生使用電腦觀看花磚VR,搭配完成學習單,學生對於這樣的教學方式的回饋大多是正向的,因為跳脫以往都是老師以講述的方式進行課程,瞭解知識後則進行花磚圖紋的創作活動,學生整體都相當投入且具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