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狂想曲—有機造型的應用 | 美感教育

微生物狂想曲—有機造型的應用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北市松山區松山國小
  • 教師:蔡杏慧
  • 課堂:視覺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課程發想於廣達文教基金會游於藝巡迴展「見微知美-驚豔新視野」,課程核心概念為自然生態微觀之美,此單元延伸自恩斯特·海克爾的著作自然藝術型態(Art Forms in Nature),引導學生觀察作者筆下神秘詭奇的生物圖鑑,探究美的形式原則,進一步能靈活運用有機線條,創造獨一無二的微生物造型。繪圖實作方面,期許學生能自由運用曲線,在肌理材質空間語言中,徒手繪製建構出二維空間奇幻視野。課程中將帶領學生分辨有機線條與幾何圖形的構成差異,思考具象與抽象視覺元素的美感,思辨真實與虛構的藝術價值,讓學生明白藝術的多元價值,儘管恩斯特‧海克爾在當代飽受抨擊,但對後世的設計建築領域卻影響深遠。

課程目標

  1. 能區分有機線條與幾何圖形的異同
  2. 能用有機線條繪製微生物想像圖
  3. 能欣賞自然的藝術型態中對稱與律動的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本學期視覺藝術的課程主軸為「自然生態之美」,有幸獲得安妮新聞的資源,讓小朋友都能每人一份安妮報紙拿在手上閱讀,紙本報紙的觸感與閱讀體驗對這年代被大量視聽媒體餵養的孩子而言是少見而新奇的。學生拿到報紙的第一反應是「油墨的味道好臭」,雖然嘴裡這樣嚷著,孩子仍然將臉湊近仔細讀著報紙的小字。不像3C產品可以隨意zoom in and zoom out,孩子趣味盎然的閱讀著12頁的報紙。

第一次接觸安妮報紙,只小幅度運用圖片當作教學資源實屬可惜,翻閱其他期數才發現,原來「微生物」在其他期數中也有篇幅,未來的教學規劃希望可以針對整份報紙設計主題式探究課程,跨領域整合相關議題,讓課程的脈絡更深入更清晰。

蔡杏慧
臺北市松山國小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