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美感應該是生活的知覺,是在生活上便是比剛剛好更多一些的展現,所以「美感教育」不是技術的學習,他來自為生活累積之經驗,當我們開始關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便會開始願意開啟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的學習歷程。

所以我期待藉由美感教育教學活動,帶著學生去觀察日常生活中一直存在,卻又常常被忽略的 「影子」,從觀察影子的存在與不存在的視覺現象、到探索感受物體失去形狀及顏色之後,所 呈現的意義與內涵。繼續把這個課程延伸到生活周遭校園環境(或居住環境)各種線索的發現, 找尋物體消失的與存在的跡証,並透過發現探索的過程,體察事物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透過課程引導學生累積視覺經驗與感知體驗,並嘗試發展出個人透過自我反省找尋曾經存在的 意義,後將個人的感知情緒轉換成圖像,以圖地反轉的技術將自我的省思以圖形呈現。

向度分析
  • 美感認知
  • 工具思考
  • 公共關係

評審美感意見

評審美感意見

評審美感意見

美感預期成果

1. 透過課程引導,啟發學生能夠對於熟悉的事物有更多的關注與想法,並嘗試改變。

2. 學生能對於生活周遭事物的出現與消失能有更多質疑批判能力。

3. 學生能嘗試透過作品圖像呈現個人對於事物的想法與情感。

4. 經由課程引導,學生可以透過圖像及文字來表達對環境的省思。

 

教師課後省思

1. 科技文明社會的快速變遷常常導致人們對於生活中小事的忽略或無感。而「發現」這些曾經存在的熟悉事物「消失」,或是身邊出現新的不熟悉的事物,當這件小事被關注之後,面 對自己身邊生活上小小的改變所引起的情感落差,可能啟發孩子去主動發現並省思對於生活環境的關懷。

2. 課程引導從對於影子的觀察開始,影子代表了物件的存在,透過對影子的觀察發現原來有 些東西雖然我們沒有「看見」,但是仍然知道它的存在。影子是一個隨時可以觀察的題材,不需要特別準備的材料,而影子隨時存在於生活中卻又容易被忽略的特性,十分符合本課 程作為「發現」的題材。

3. 國中學生常常有很多的想法,卻欠缺適當的表達能力,對於自己的感覺常常掩飾或刻意忽 略,能夠透過課程教學讓學生省思自己的生命歷程並表達感受,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感」的學習。

4. 以八年級學生的剪裁操作能力來說,部分學生的裁剪技術能力不佳,對於工具的使用操作 方式不熟悉,剪刀、美工刀的使用需要更多練習。

5. 圖地反轉概念的理解以及應用操作,對國中學生來說是有難度。因此在課程 設計上,建議 先由老師指導學生練習操作一次,再藉由學生作品解說讓學生思考反轉的意義,這樣學生比較容易瞭解,而且因為自己實際操作過,學生也比較容易關注老師對於理論的講解說明。

6. 教學活動延伸觀察的概念,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察角度來探索自我生命歷程的改變,並透過課程引導讓學生能發現生活周遭的小細節,並主動探索其中的意義和價值,其實是在建構 自我的省思與對生活環境的體驗,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培養。或許孩子的感受呈現,不一定 符合教學者或一般人的期待,但透過教學所引發的省思與同儕之間的討論,可以更釐清學 生對於生活的理解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