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針對台東天后宮為主要對象,生活化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美感經驗,了解傳統廟宇建築斗拱結構、色彩與質感。教師先期準備廟宇建築斗拱結構分類影像教材,設計學習單與觀察重點影像連結供學生學習使用。教學時先以傳統建築斗拱結構引導學生了解傳統廟宇斗拱結構,再帶領學生至台東天后宮分組闖關,透過網路連結教師設定之關卡,自主學習廟宇建築斗拱結構名稱與斗拱結構機能、特色、色彩、質感、歷史等,並拍照記錄在學習單中。學生分組說明所紀錄之傳統廟宇斗拱結構,依斗拱結構再針對色彩及質感做細部說明。引導學生挑選斗拱結構中代表性照片,在電腦教室裡透過影像處理軟體轉換成黑白負片,輸出成透明片,調製草酸胺及赤血鹽感光溶劑,印樣成藍晒作品,再於課堂中作品分享。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透過學習,能欣賞傳統木結構建築斗拱結構帶來的視覺美感,增進美的感知能力。
2.學生能經過實作體驗,瞭解到斗拱結構對於生活環境的影響。
3.透過體驗的歷程培養結構的覺察力與敏感度。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對於傳統建築觀察與接觸較少,本次課程嘗試透過結構,讓學生有機會了解傳統建築斗拱結構之美。並經過安排近距離體驗傳統木結構建築如何透過斗拱結構,來組合建築出穩定安全之建築體。期間並未發生學生因宗教因素,排斥進入廟宇中,觀察體驗斗拱結構設計之美。傳統木結構建築之廟宇,融合宗教、色彩、象徵性意涵,與多種美的元素,很值得延伸出不同單元教案,作為延伸學習方向。
- 01第一堂
生活中傳統斗拱建築結構美感事例賞析。
- 02第二堂
探討台灣傳統建築廟宇斗拱結構事例:傳統廟宇建築之中軸線概念;屋頂、屋身、地基概念;屋頂形式、屋身結構、斗拱結構、地基結構等。
- 03第三堂
1.認識台東天后宮傳統建築中建築斗拱結構觀察。 2.依照4-6人一組,分組運用手機連結網路,讀取建築斗拱結構資訊,分組填寫學習單,個人需拍攝台東天后宮中建築呈現斗拱結構類型。
- 04第四堂
運用教室資源,協助各組相片整理,每組負責一種建築斗拱結構類別,各組分配台東天后宮傳統建築斗拱結構之屋頂、屋身、地基、斗拱等類別。將歸類相片分組填入寫學習單中。
- 05第五堂
挑選個人拍攝傳統建築斗拱結構照片,運用上傳播客系統平台繳交作業。
- 06第六堂
透過網路傳送學習單給教師,分組分享各組觀察結構學習心得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