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1.以色彩為課程主軸,從台灣的自然環境,體會大自然之美,並反思生活場域的配色
問題, 進而理解色彩在人為環境扮演的重要角色,開啟學習色彩的動機。

2.藉由上下學路徑探索與觀察居家城市與校園,發現環境中出現的色彩,引發孩子對生活環境有感,利用色票找出環境中的色彩並對生活中的色彩進行分析與討論,找出具有美感的色彩配置,體認色彩調和的重要性,並能初步應用和諧的色調與衝突的色調,進而轉化為切入創作(廢瓶罐改造) 的美感經驗。完成後利用色彩瓶與空間進行對話,思考色彩與環境協調嗎?色彩最為衝突的角落又是哪裡?藉此過程思考色彩的多元可能性,以及對環境的影響,且能辨識色彩在生活運用中的協調性與和諧度,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敏銳度與感受性。

美感預期成果

1.能了解配色的重要性。
2.從生活著眼觀察,理解色彩的相互關係。
3.能對生活的色彩進行觀察與討論
4.能調出想要的色彩並加以應用
5.能透過配色產生設計意圖,知道怎樣配色比較好看
6.可以覺察出生活中好的配色與不好的配色,並可以分析出好的原因?
7.能感受、描述、運用不同配色的特點,培養對色彩的敏銳度與感受性。
8.能覺知類似色依據不同比例排列所呈現出的視覺感受
9.能應用色彩的特點於生活用品的設計
10.能對自己與他人的作品進行表達與反思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實施前,思考著廢棄瓶改造後放置於畫面中所傳達色彩與環境的關係,要如何與學生的生活周遭結合,所以拍了很多照片:校園中需要放垃圾桶的角落、校園外有懸掛布條的牆面及社區凌亂的小攤,讓學生思考物件與環境產生和諧的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