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計畫中融合:1漢老師對書法文字的三個美感原則:重整體而輕個體、將不同筆畫構成和諧整體、創造筆畫間的共通性、2.硬筆字(POP)中正體字書寫時—將斜線轉為直線,使文字近趨於方形,形成左右靠邊的穩定感、3.漢字幾何化等三項概念,設計出引導學生以合宜的比例將文字筆畫置入圓形面積,並產生具有平衡與和諧畫面的美感課程。
向度分析
- 美感認知
- 工具思考
- 公共關係
1.比例是影響筆劃線條配置是否使版面和諧的關鍵。
2.善用部首與配字的主從關係與畫面平衡,能組合出合於美感的文字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除了將前期所學的文字比例加以應用,另透過拼豆的比例操作,嘗試不同以往的視覺比例練習,引導學生將文字線條幾何化置入圓形面積,產生合宜的比例與和諧的構成關係,讓學生在認識文字美感外,實際感受文字幾何化實驗後的設計感。
教師課後省思
- 四期實驗課程的關聯性:本期內容是筆者1071硬筆字文字書寫課程的再進化,從1071對文字的書寫到1072對文字以幾何化方式呈現,用不同的方式來認識文字、詮釋文字。
- 除了美感,還加入情感元素:本期課程除了追尋美感精神,更從學生個人情感元素出發,先從認識自己的姓氏意涵,到選擇一個能勉勵自己的幸運國字,從內而外去感受一個賦予情感的文字,美感任務—方圓字完成後,另附有窗花的視覺效果。
- 擇字本身就是就是一項考驗:關於擇字,總結有以下幾個選擇方向:有人從父母對他/她的期望出發、有人從自己的姓名著手、有些是趁機表達對偶像或心儀對象的曖昧情愫、有些則是利用表面的正向文字,在骨子裡表達些許叛逆、比較有想法的則是從自我期許發展,原來選擇本身就是就是一項考驗。
- 拼豆再認識:本次KIT中拼豆只是實驗的媒介,色彩非任務目的,因此,拼豆顏色僅限於黑、灰、白、紅色!以拼豆有小單位元及可重複拼組的特質,引導學生在動手作的過程不斷嘗試,將自己的幸運字的部首及配字塊面化,並利用拼豆的小單位進行微調、搭配出最具視覺美感的視覺比例。
- 認識文字之美:本次課程與亞洲印章文化及日本字紋概念有其關聯,最後的美感任務則是以紙雕方式呈現出具有美感的方圓字。
- 學習尊重、感受美感:在欣賞作品時,掌握是否合於設計限制及文字部首與配字比例運用兩大方向,透過比較,也能判斷出文字筆畫構成的美感是否合宜。
- 漢字幾何化,文字再進化:主要引導學生以合宜的比例將文字筆畫置入圓形面積,並產生具有平衡與和諧畫面,學生在認識文字美感外,也透過實際的筆畫幾何化實驗來感受文字的設計感。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