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提升學生辨識假新聞的能力與媒體素養,透過閱讀《安妮新聞》引入主題,討論如何判斷資訊的真實性。課程設計以實作為核心,學生將運用查核問題與驗證工具,如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及麥擱騙!等,親自檢驗新聞內容的真偽。同時,課程還引導學生分析吸睛標題的設計技巧與可能的誤導,並在了解真相後,練習撰寫適切的新聞標題,反思初步印象與實際內容之間的差異。透過照片觀察與互動討論,學生學會以批判性視角解讀資訊,最終透過心得回饋深化學習成果,進一步掌握媒體資訊的真相與價值。
課程目標
- 媒體素養與辨識假新聞的能力。
- 批判性思考與資訊查核技巧。
- 理性分析與創意表達的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今年因應全八年級資訊課程的安排,我嘗試將《安妮新聞》融入全年段的教學,讓每位八年級學生都有機會閱讀《安妮新聞》。課程特別結合資訊課第一章「媒體識讀」單元,搭配《安妮新聞》第四期「溝通與傳播」的內容,設計多文本教材,帶領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批判性思考與資訊查核技巧。
其中,我認為最具啟發性的設計環節是:在學生尚未了解新聞攝影照片背後故事的情況下,先引導他們進行觀察與討論。當我進一步說明照片的真實背景時,學生們露出驚訝的表情,深刻體會到照片並不等於全部的真相。這讓他們反思,過去我們是否常以片面的認知解讀資訊,而未真正查明事實。
透過課堂回饋,學生逐漸意識到身邊充斥著多少惡意資訊,這些假新聞正悄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與價值觀。他們也認識到,唯有保持多思考、多留意的態度,才能有效抵禦假新聞的侵害,成為更有媒體素養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