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透過安妮新聞報紙內容閱讀、假新聞影片介紹及討論,運用線上問卷表單讓同學們閱讀數則報導,根據報紙中所學習到的「WHO、WHERE、WHEN、HOW、WHY、WHAT」6w方法來檢視各新聞的真實性,及自己判讀檢視的方法。
課程目標
- 讓學生了解假新聞及其影響。
-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資訊分析能力。
- 學習使用六個「W」問題(WHO、WHERE、WHEN、HOW、WHY、WHAT)來分析新聞來源及內容。
教師課後省思
這兩節課的設計不僅讓學生了解如何辨識假新聞,還幫助他們通過實踐活動提高批判性思維和媒體識讀能力。藉由報紙內容的引導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對假新聞的關注,討論內容直接觸及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議題,容易引發共鳴。然而,由於時間限制,可能無法深入討論每位學生的觀點;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可以適時介入,指導學生如何分析新聞中可能存在的偏見或誤導點。並且可以鼓勵學生討論更多與時事相關的新聞,讓他們了解假新聞的實際影響。
課後延伸活動:
- 假新聞調查報告:學生可以進一步研究假新聞對某個特定事件(如選舉、疫情等)的影響,並撰寫一篇報告,分析該事件中的假新聞及其後果。
- 網絡媒體識讀挑戰:學生可組成小組,對一週內在社交媒體或網路平台上看到的新聞進行辨識,並進行總結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