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第二期〈海克爾:人的系譜、動物花式求偶〉探討從微生物到人類,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有關聯。讓學生理解演化是生物為適應環境而有妥協,是經過許多世代累積變化的過程。由《魚,是人類的祖先嗎?》帶入海洋生物。
接著運用相關影片與資料介紹台灣特有種海洋生物與消失的台灣特有種生物﹙如:台灣下鱵﹚分類介紹海洋生物擬態、變性、變態、偽裝與變異的特性,進而喜愛牠們。引道學生用砂紙畫出自己喜愛的海洋生物。並運用真實的長度量測,讓學生能感受海洋生物真實比例與大小,如:12公尺的鯨鯊與0.7公分的豆丁海馬。
最後,運用第3期〈保護托斯卡尼魚群的海底大理石樂園〉與第7期〈地球不堪負荷了!〉,師生共同探討海洋生物目前面臨的危機,一同找出可以採取解決的策略。讓學生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一隻海洋生物,……」完成學習單,並暸解「自己」成為海洋生物後面臨的困境,與反思人類可從自身做起的行動與策略。
課程目標
1.能瞭解從微生物、魚類到人類的演化樹——生物祖譜,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有關聯。
2.能瞭解台灣特有種海洋生物與消失的台灣特有種生物﹙如:台灣下鱵﹚
3.能瞭解海洋生物擬態、變性、變態、偽裝與變異的特性,進而喜愛牠們。
4能用砂紙畫出自己喜愛的海洋生物。
5.能共同探討海洋生物目前面臨的危機,找出可以採取解決的策略。
6.能換位思考,完成學習單,並暸解海洋生物面臨的困境,與可從自身做起的行動。
教師課後省思
一、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如何引導學生瞭解喜愛動物進而關心牠們需要鋪陳,所以整理歸納大綱,再搭配適合的影片補充介紹,除了可增厚學生的知識背景外,對於海洋生物面臨的前因後果,會有更全面的瞭解,以下是我的重點整理,可供大家參考:
海洋生物之美——探索臺灣特有種與海洋生命共舞
國北教大實小張琇惠老師
20250424
壹、臺灣特有種的介紹
1.旱招潮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2AaaoCIx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wuBDXnwyvA&t=1295s
- 棲息於較乾燥沙灘地。
- 因引進東南亞外來的紅樹林,導致沙灘固化與垃圾囤積,使其數量銳減。
- 最後發現紅樹林並不適合所有海岸與海洋生物,因此將該海岸線的紅樹林進行移除。
2.白海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8SdB5Sk2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SQxaN_xLo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JNfT8d20ws
- 出生時為灰色,隨著成長變成白色。
- 活動或激烈運動後,血管擴張會呈現粉紅色。
- 是班上同學最喜愛的動物之一。
3.福爾摩沙偽絲珊瑚與柴山多杯孔珊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l0j2UPIbQI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PVkTiVRm8M
- 多見於礁石及有沙地底質的珊瑚礁與淺地基區域。
- 因人為潮間帶遊憩壓力與汙水排入,而造成傷害。
4.臺灣櫻花鉤吻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Du3R3YXg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usRlgmqt4
- 原為洄游魚類,因地殼變動而變成「陸封型」不洄游的鮭魚。
- 只產於台灣的特有種櫻鱒亞種,為末次冰期消退後的孓遺生物。
- 現今僅於七家灣溪可見。
5.消失的臺灣特有種——臺灣下鱵
https://e-info.org.tw/node/56575
https://oceantag.nmmba.gov.tw/search/?q=%E5%8F%B0%E7%81%A3%E4%B8%8B%E9%B1%B5#TouchBoxMovie_224427-3
- 原為臺灣特有物種,但已經消失。
- 讓同學們體會生物消失的現實,與尊重自然、珍惜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貳、海洋生命共舞
以擬態、變性、變態、偽裝、變異五大主題介紹海洋生物的特性。
1.擬態
- 豆丁海馬:小巧(0.7~1.4公分),擅長偽裝於環境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yS6D_SXm
2.變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Zc0LtvtMg
- 龍頭魚:長至50公分大時,從雌魚變為雄魚。
- 小丑魚:魚群最大者會變為雌性,當雌魚消失時,最大雄魚會轉為雌魚。
- 鷹魚:與雄魚戰敗後,會從雄性轉回雌性。
- 蝦虎魚:把關在兩隻雄性的個體,約11分鐘後,體型較小者,變成雌性。
3.變態
- 成長過程中,小時與長大後外型大不同,如翻車魚、疊波蓋刺魚。
- 小時候與成魚模樣差異極大,為適應期生長的環境不同,保護自己。
4.偽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FxbUpv4kU
- 比目魚:從兩側生長的眼睛慢慢變成同一側,隱身沙地中,看著上方等待獵物。
5.變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i_sjfi6y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OLVHYGDn8
- 突破常規特徵,如雄性生寶寶。
- 海馬爸爸會懷孕,將寶寶由肚子噴射出來,是同學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
參、童言童語的《海洋物語》
- 想像自己成為海洋生物,體會其生存環境與需求。
- 反思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的影響。
- 培養互相尊重、友善海洋的環境倫理觀。
- 以一年級孩子童言童語方式,換位思考,訴說自己化身為最愛的海洋生物後的「海洋物語」,並反思考人類能為海洋生態做出哪些改變與讓當今石化燃料燃燒造成溫室效應,氣溫升高。沿岸過度開發,造成海洋生物棲地減少。過度捕撈,造成魚群減少,生殖產生斷層與壓力。與孩子討論可以從淨灘、限制碳排放、攜帶環保杯與環保袋、減少塑膠袋的使用與避免吃快瀕危的魚類做起。
二、未來的教學規劃:
海洋生物真實的比例與長度並附上真實大小的圖片,學生會更具臨場感:
學生對於海洋生物真實的比例與長度,可以用尺的刻度標示並附上真實大小的圖片,對其瞭解會更為深刻,如下圖1:橫軸與縱軸有公分尺的刻度,葉海龍約45公分長、海馬約35公分長、豆丁海馬約0.7公分長與其食物撓族類約0.1—0.2公分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