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校配合教育部108新課綱藝術領域開設給本校A群高三學生選修之加深加廣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設計方法做連結。「基本設計」課程目標為提供學生學習對事物美感的鑑賞、設計思考方法與創意的啟發,深化藝術思考乃至於應用美感的經驗。學習內容則從生活中體察、理解設計的實用價值,應用設計的基本原理發現設計的美,提升對造形感覺與表現能力,並透過創意思考,認識多元的設計觀點與價值。課程計畫分成4個階段。
1. 開口說|設計思考的初階練習(借鑑臺中文華高中美感課程經驗分享)
2. 動手做|立體構成的技術(邀請本校廣設科教師進行講座,分享立體造型構成設計)
3. 數位化|AR擴增實境創作(整合社群媒體與數位繪圖技術)
4. 想未來|專家演講+設計職涯探討(邀請業界設計師、新媒體創作者到校分享)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從生活、物件或環境中觀察的對象,請列舉一至三點)
  1. 空間/校園/環境/都市/建築美學。
  2. 材質之美、色彩之美。
  • 美感技術(課程中學生學習的美術設計工具或技法,請列舉一至三點)
  1. 美的原理原則。
  2. 設計思考—同理心、需求定義、創意動腦、製作原型、實際測試。
  3. 媒體設計初探—軟體應用、AR擴增實境。
  • 美感概念(課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的藝術、美學或設計概念,,請列舉一至三點)
  1. 美的原理原則。
  2. 設計思考—同理心、需求定義、創意動腦、製作原型、實際測試。
  3. 川添登—以人(Man)、自然(Nature)、社會(Society)構成世界的三要素,將設計分為以下三個領域:產品設計(PD)、視覺傳達設計(VCD)、空間設計(ED或SD)。
  • 其他美感目標(融入重大議題或配合校本、跨域、學校活動等,可依需要列舉
  1. 科技教育議題融入。
  2. 資訊教育議題融入。
  3. CLIL雙語教學。

教師課後省思

此次課程引起動機的方式,選擇運用動物牌卡來連結創作主題,較易於喚起學生與動物的情感連結,依此次目的,教師事先篩選過選用的國外設計牌卡的動物類別,與蒐集並提供台灣里山動物圖像資料給學生參考,有助於結合在地里山動物的主題,期望課程能融進對本土生態保育的關心。活動設計讓學生先繪製構思草圖的目的,在幫助學生學習圖像設計與確認主題造型與色彩,但對於少數學生而言,直接創作立體造型更容易上手,反而是先完成羊毛氈動物作品,再來依作品修改繪製設計草圖,老師在這部分或許可保留創作步驟的彈性。多數學生是首次接觸羊毛氈針氈創作,雖然事先已告知與提醒正確用針方式,但在工具的使用上若沒留意,偶而會發生斷針的情況,教師在工具準備上需要預先備份來因應。而在課堂創作過程中,部分學生常有被戳針搓到手指的經驗,只是輕微的皮肉傷,學生也因此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很考驗學生的耐心與毅力,但多數學生頗喜歡這次的創作體驗,或許多少有一點幫助學生達到抒壓的效果 。設計羊毛氈作品時有引導學生考慮結合日常運用,來發想實用性功能,但此次結合功能配件時,多數學生喜好選擇吊飾,僅少數學生設計成髮圈、胸針等不同功能,或許是教師在配件提供的選擇項目上較有限,未來教師在構思引導時,可考慮依照動物造型特色產生功能性,也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功能性配件選擇,期許在作品面貌上能更具創意與生活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