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這門課程以「創意造字 × 圖像語言」為主題,結合語文與視覺素養,讓學生運用符號與圖像發揮創造力,表達內心情感。課程從認識符號語言(如 Emoji、ASCII、Unicode)出發,先請學生閱讀安妮新聞文章,引導學生回顧國中七年級學過的「六書」概念,思考現代人如何以非文字方式表達情感與想法。透過轉譯練習,學生將學習將語句轉換為符號圖像,提升語意抽象理解與再表達能力。課堂中,學生將設計一段祝福語,並使用 Canva 軟體製作出富有個人風格的數位卡片,透過限量中文字與圖像語言混搭,展現圖文融合的創作力。最終階段進行作品發表與欣賞,學生透過口語說明圖像構思與背後情感,深化同理與審美能力。課程強調圖像語言並非替代文字,而是延伸語言的情感深度與創意表現,透過實作與反思,讓學生理解文字之外,語言也能「看得見、感受得到」。
課程目標
- 認識符號表(Emoji / ASCII / Unicode 等)作為表意圖像的可能性
- 練習將語句圖像化,提升抽象轉譯與表達能力
- 運用符號表情達意
教師課後省思
問題
- 符號列表非常多樣,搜尋耗時,學生難以快速完成作品
- 學生由中文轉譯成符號時,因不習慣,必須花較多時間思考
- 卡片設計較單一,僅放入文字及符號就當成完成作品
- 對於中文轉成符號的設計,並無特別的意義及字數對應標準(如一個符號可代表幾個字),在理解上還是需要靠中文文字或口頭說明
- 學生在實作時,是很專注及用心的,可見以祝福類的表達進行,能提高創作能量
對策
- 在課程實施前,先請學生瀏覽符號列表,以及透過多種示範,提高學生聯想力
- 可多練習canva使用,增加熟悉度及美感運用
- 在課程中明確強調「圖像語言需搭配說明」的創作原則,讓學生理解符號不是單一對譯,而是感受與結構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