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以「質感」構面為課程主軸,與學生一起探索,什麼是質感?請學生收集生活中隨手可取得的不同材料,分析其質感元素,感受觸覺、視覺與經驗連動的概念。將材質分類黏貼在「質感收集盒」並分析寫下感受紀錄。於美術教室展示各班不同作品,成為質感記憶展示牆,讓各班同學欣賞體驗觸摸不同材質所呈現的不同質感,建立質感資料庫,運用於水晶膠練習。

經由學生最愛的活動:吃,讓學生對質感產生更大的興趣與連結,透過小方塊厚片吐司的表面包覆練習,感受質感與口感對食物產生的作用,並參考質感牆內容,運用食材模擬出自然物質感。

多方感受材質的特性與組合,在介紹透明水晶膠(環氧樹酯)的材料特性與多樣作品範例後,請學生繪製設計出吊飾構圖,進行吊飾元素的收集與製作。學習依比例正確調製使用水晶膠,將編排設計後,不同的物品元素凝固於同一模具中,依其透明的特性整合並看見所有物件,完成整體性具美感的吊飾設計。

透過課程讓學生親手體驗與接觸物件材料,觀察實際物質的性質與表現,藉以創造更具美感的生活。

美感預期成果

  1. 覺察生活中質感的多樣性並能分析其特性與加以分類。
  2. 能善用材質特性,選擇合宜的材質相互搭配使用。
  3. 創造不同以往的質感經驗。
  4. 察覺質感對生活造成的影響。
  5.  能運用不同材料與技法,模擬創造出不同質感。
  6. 懂得選用適當材料與技法,創造出符合需求並具美感的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1. 部分學生較不擅長分類物品的質感,容易變成分類色彩、風格、雜物收集;分類的方向與概念需再學習。
  2. 在收集質感物件過程中,許多學生就地從校園中取材,雖能善用環境資源,但也因此種類受限。
  3. 質感食堂的吐司課程中,學生易變成家政操作,去思考內容搭配口味,與土司造型的趣味和擺盤,未來在課程進行中應更設立部分限制,以外型質感為優先與兼備口味搭配。
  4. 教師在水晶膠課程中須面對不同的問題處理,同時因材料黏稠有時間性需掌握,未能好好紀錄課程進行。
  5. 在水晶膠吊飾練習中,許多學生習慣以平面圖片放置膠中;未來應在課前準備中更加強物件元素的收集,並在設計思考時提醒。
  6. 教師須思考如何簡化水晶膠材料的調配使用,讓學生不疾不徐操作練習,並加速環境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