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讓高一的學生從安妮新聞中認識台灣文化流傳下來的鬼怪故事,學生可以從插圖中觀察鬼怪的外型特色以及從文字中了解鬼怪與在地文化的關聯,因為許多台灣妖怪的傳說是為了警告人們留意身邊危險的地方,或是將歷史故事加入鬼怪傳說增添神秘感,勾起學生深入探索的好奇心。
在創作之前讓學生做了一個網路上鬼怪的心理小測驗,測驗結果會出現一隻台灣的鬼怪說明,引起學生的創作動機。
本次課程讓學生先了解鬼怪與生活、歷史、自身的關係,再延伸至創作出生活中可能出現的鬼怪,讓學生思考自己害怕什麼?這些鬼怪出現的原因可能是什麼?帶給人們什麼影響
?這些思考影響著學生設計怪獸的樣貌呈現。
課程目標
- 了解台灣鬼怪的歷史故事。
- 創作出鬼怪的插圖。
- 可以將抽象的想法轉為具象的圖案。
- 能說出同學畫出的鬼怪特色。
教師課後省思
這次的課程觀察下來,學生繪製的妖怪與自身關係大多離不開考試壓力。出現了孔子喵怪(晚上會出現叫人背倫語)或是被當的鬼,看到它就會每科被當掉,看到學生設計的鬼怪覺得學生蠻有創意力的,也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設計讓學生用比較輕鬆的方式正視自己害怕或是不擅長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