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以「環保」、「愛地球」為主題,擴充學生對於食、衣、住、行等方面的環境保護知識,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環境議題與自己息息相關,例如吃速食餐廳不送小玩具,改送書;校園掃區內的落葉掃起來先別急著倒入垃圾桶,可以試著製成堆肥化為春泥更護花。
具備環保知能後,希望學生能從在家裡或校園裡能親自參與的資源回收、垃圾減量、減塑行動等活動出發,思考自己小學生的身分還能做什麼幫助地球永續下去,例如資源回收的詳細分類方式、垃圾減量的改善方法……,進而推廣實作,由己身出發發揮影響力。
也許目前愛地球的微小行動看不出具體效果,例如種樹得等上好幾年才看得到樹木成長;即使喝飲料不拿塑膠吸管,塑膠製品還是充斥整個生活……,但希望學生還是願意多種一棵小樹苗、少拿一根塑膠吸管,讓環保意識一直存在學生心中。
課程目標
- 學生能認識自身食衣住行等方面的環境保護方式。
- 學生挑選 2 種目前可做到的環保微小活動,這學期於校園中或家中實行,並於課堂上分享實行成果。
- 學生能設計想自身傳達的環境保護標語,並公告於班級及校園內達到宣導效果。
教師課後省思
環保議題對於中年級學生來說有點距離,例如「圾垃減量」的口號常常聽師長們說起,但因為沒有垃圾減量並不會真正影響到自己生活,所以真正於生活中實踐做到的學生很少,要如何讓環保意識與學生建立起相關連結是一門考驗。
後來發現說故事、看影片很好入門,網路資源很多,不管廣告片段或著是連續劇,甚至是動漫橋段等都是學生很感興趣的題材,例如教到不要再用塑膠吸管,放了一小段海龜鼻孔插著一根吸管,一邊流血一邊流淚的影片,學生看了很心疼,相信他們會理解塑膠製品無法於大自然中快速分解,若沒做好資源回收,亂傾倒入海洋中,就會造成海底生物們的困擾,將心比心,以同理的角度引導,效果不錯。
除了畫環保標語,未來應可以安排宣導實作課程,將自己的標語公開在兒童朝會上展示或直接張貼於教室或校園裡的佈告欄中,讓學生有保護地球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