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在繁忙的都市中,您是否曾停下腳步,注意到生活中的細微變化?或許是家附近新開了一家店,稻田換上了金黃的色澤,或是教室裡新增了幾件小巧的裝飾物。即使身處忙碌,也不妨暫時放慢腳步,觀察和探索身邊的變化。透過這門課程,希望學生能夠暫時放下學業壓力,抽出一點時間走出戶外,除了放鬆身心,也能細心體驗自己生活環境的變遷。
課程將引導學生運用五感來探索周遭的世界,不僅透過眼睛觀察,更可以運用聽覺、嗅覺等,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細微細節。最終,學生將根據自己觀察與感受的結果,進行藝術創作。
這次創作活動融合了安妮新聞封面圖文設計的概念,結合色彩學與造型觀察。學生將以生活中所見為靈感,運用感知到的城市色彩,設計出一座獨一無二的「記憶之城」,將日常的細節轉化為藝術的表現。
課程目標
- 能藉由閱讀與畫重點,理解如何探索與觀察城市樣貌。
- 能藉由五感體驗的方式,踏出戶外記錄下城市的風貌。
- 能理解色彩理論的概念與符號表現,欣賞藝術家的創作內涵。
- 能運用色彩感覺與配色原理,以自身生活環境為主題,配出適當的色彩。
教師課後省思
第一堂:
在進行感官引導時,說明回答的方式須清楚,像是用眼所見,回答以所見事物,再帶到造型與顏色;聲音則可以運用狀聲詞形容,但對於聞,因多數有過敏鼻塞及味道不明顯問題,較難引導,可以試著讓學生選擇所見的物件靠近聞,或者回顧該物件可能產生的氣味進行回答。
第二堂:
時間掌握上可能難以在短時間內帶完配色概念,尤其在選擇對比色,許要更多時間引導,因此,延續到第三堂課的上半節進行帶入,較能完整說明清楚內涵。
第三、四、五堂:
以封面插畫家的作品進行風格介紹,然而若直接讓學生以此風格進行創作,學生會不清楚該如何構思,因此可以改用簡單的方式,像是設計前先用俄羅斯方塊或者積木的概念,讓學生有一點造型想法,讓學生先構思完整體畫面,在幫畫面裡畫出生活裡的細節,使每一個色塊空間都有一個故事或巧思在。
第六堂:
因學生製作上須花較多時間創作,再加上施行時間接近期末,故無法有多的課堂讓學生進行成果的分享,較為可惜,下次執行時,可以在掌握一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