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能援! | 美感教育

再生能源,能援!

課程資訊
  • 學校:桃園復旦國小
  • 教師:劉雨柔
  • 課堂:自然、閱讀
Read More

課程簡介

生活中,每天起床開燈、用電動牙刷刷牙、用麵包機烤土司、開冰箱拿鮮奶、搭電梯下樓、搭車上學,老師開觸屏上國語課、主任廣播提醒同學升旗,放學用手機跟同學聊天、和爸媽一起看電視、等電鍋煮好飯……我們的生活已經與「電」形影不離,沒有辦法想像停電所帶來的大大不便,如何拒絕將能源的消耗視為理所當然,培養永續環境的好習慣,是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必須正視的重要議題。

本活動設計也秉持環抱概念,不使用紙本學習單及顏料,使用數位形式進行作品呈現,實際在課程活動中落實永續環境、愛惜地球的理念。

本次課程發想由安妮新聞的能源主題延伸,配合國高年級能源教育,做一系列與社會、美術、資訊科目進行跨域主題式課程發展,從三大主題、三大面向去研發整體課程,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課程目標

A. 認識能源的概念與重要性

學生應能了解能源的定義、種類、來源、用途等基本概念,並認識能源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

B. 培養節約能源的態度與習慣

學生應能培養節約能源的態度與習慣,並能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節約能源的措施。

C. 探討能源的永續利用與發展

學生應能了解能源永續利用的概念,並探討新能源的發展與應用。

D. 跨領域的整合教學

將能源教育與其他美術領域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探討能源議題,提升能源素養。

教師課後省思

能源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育課題,透過能源教育,可以讓學生認識能源的概念與重要性,了解能源的生產、運輸、使用與轉換,培養節約能源的態度與習慣,探討能源的永續利用與發展,提升能源議題的思考與行動能力,並培養能源公民素養。

在實施能源教學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能源議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應用於實際生活中。例如,可以讓學生調查家中使用的能源種類與來源,製作節電宣導海報,或分享節約能源的撇步。

  • 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

能源議題往往涉及複雜的科學概念與社會價值觀,因此在教學時,應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來思考能源議題,並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可以讓學生討論能源使用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或設計新能源應用模型。

  • 鼓勵學生參與行動

能源教育的目的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培養學生的行動能力,因此在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參與能源議題的倡議與行動。例如,可以讓學生參與能源議題倡議活動,或提案改善學校能源使用狀況。

能源教學是一項永續的課題,教師應不斷反思與精進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能源素養與公民意識上有所成長,為永續發展的未來貢獻一己之力。

劉雨柔
桃園市復旦國小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