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日常生活中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決定著我們的未來生活。本課程引導學生認識並瞭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由色彩及圖標設計來讓學生聯結意義,更進一步思考在生活中可以為未來環境做些什麼? 在學生日常生活習慣中,觀察自己一週垃圾並紀錄,藉由觀察此週期內產生的垃圾量,反思環境議題和永續的關聯性。認識企業及藝術家為永續環境所做的努力,鑑賞再生藝術和環境藝術家作品,鼓勵學生在食衣住行育樂,透過正確回收的方式降低垃圾量,另一方面也思考並實踐可持續的綠色生活。課程最後利用回收紙張,讓學生體驗創造的樂趣,以提高對環保和再生藝術的認識,鼓勵學生思考創作如何回應SDGs環境目標,激發學生的美感和創意思維,期許能融入生活。

美感預期成果

  1. 累積美感課程成功經驗。
  2. 奠定學生美感素養培育與養成之基礎。
  3. 體驗到創造的樂趣,還可以提高對環保和再生藝術的認識,同時增強他們的美感和創意思維。
  4. 引導與開啟學生對社會重大議題的關注及觀看角度。

教師課後省思

  1.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如何引導:學生欣賞過藝術家的再生藝術及創作後,會有停滯期,接續進行思考期。老師可以進行簡單的構思引導,建立學生的立體雕塑概念,關鍵先簡化自己要製作的型,以點線面開始,進而使用圓、方形、圓球體、立方體來構思作品,減低學生創作的焦慮感。
    時間控制:創作的時間永遠不夠用,雖然大家進度會有所差距,建議將創作的過程分階段檢視,或一組(二人)做一個作品(本課程有一個班是這樣實行)。
  2. 未來的教學規劃:
    本課程的再生藝術創作,材質選擇只針對紙張,未來可以鼓勵使用永續材料或是其他回收物材質;或是主題固定(像是鳥類),而材質(質感)讓學生選擇。
    期許學生透過本課程《再生美學創藝家》,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提高學生對環保意識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