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能增加的生物圖鑑-瀕危物種紅皮書 | 美感教育

再也不能增加的生物圖鑑-瀕危物種紅皮書

課程資訊
  • 學校: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 教師:詹羽菩、張淑惠、林孜蓰、顏志賢、林慧珊
  • 課堂:國語、數學、綜合、生活、校訂課程
Read More

課程簡介

課程活動簡介

《安妮新聞》的美感編排和內容豐厚,然而文字偏小沒有注音,如何將課程向下延伸,讓中低年級孩子也能閱讀?是我們想要探究,並嘗試了解在小學不同年段的孩子透過自行閱讀或老師引導閱讀後,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學習與收穫。

在二丙三丙老師發下第十期進行師生靜讀與討論,多數孩子們都對於瀕臨絕種動物與插圖顏色不約而同的感到特別有興趣,開啟了師生共構的跨領域美感學習之旅;此篇文章介紹了瀕危物種的國際組織及相關資訊,三丙淑惠老師巧妙的連結了國語課本文本進一步認識臺灣石虎的特徵及所面臨的困境,也從中知道有些動物面臨了生存的危機與可能滅絕的未來。幾個班級導師便攜手共備從這篇文章連結其他期數和動物相關的版面統整發展相關;二丙接著透過本土設計桌遊進一步認識台灣特有種;三丙也在老師引導下,以孩子視角進一步探究孩子從安妮新聞的內容所想知道的課題,最為閱讀課程的下一步;期末兩個班前往台北市立動物園台灣動物區近距離觀察、寫生,為下學期的動物雙語小書創作、環境變遷與未來生物做了前導。

課堂流程說明

  • 活動一:初遇安妮新聞
  1. 發下第10期報紙,請孩子先不翻閱報紙的內容,透過封面的線索回答以下的問題: (1)這份報紙的名稱是? (2)猜一猜此期的主題是?
  2. 隨意翻閱、瀏覽此期的安妮新聞,並完成以下的學習單任務:(1)這期的主題是?(2)這份報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以前有看過其他的報紙嗎?它和那些報紙有什麼不同?(3) 仔細地閱讀這份報紙,找到最喜歡或最有感覺的一篇報導、一段文字或是圖片,寫下讀後感!(孩子可用文字、文字+圖片表達)
  • 活動二:再也不能增加的生物圖鑑–瀕危物種紅皮書

搭配學生國語課第十一課 石虎的告白的學習主題,聚焦至本期第12版的文章「再也不能增加的生物圖鑑–瀕危物種紅皮書」,在老師未引導之下,學生自行閱讀此篇文章,並完成以下任務:

  1. 寫出從這篇文章所讀到的2個重點。
  2. 針對文章的內容,以圖文的方式提出2個疑問或想更深一層了解的概念。
  3. 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閱讀後摘要與心得或感想。
  • 活動三:瀕危物種專題研究+海報製作(111下)

課程目標

  1. 透過閱讀《安妮新聞》發現與經驗「美感」閱讀。
  2. 藉由《安妮新聞》閱讀,開啟師生視野,創建自主學習的契機。
  3. 透過圖文並茂的文本內容,提升對閱讀的興趣,產生學習動能,兼顧不同個體。
  4. 能理解、詮釋、歸納與表達,從報紙中讀到的訊息並延伸學習。
  5. 透過師生共讀《安妮新聞》,統整與活化跨領域的學習。

教師課後省思

二年級孩子大部分需要透過注音來輔助閱讀;而三年級的孩子,雖說比起來大了一些,但閱讀時仍少不了注音的輔助。這讓我想起以前曾到北海岸遊玩,吃過一間非常棒的特色餐廳,但我和先生只記得餐廳的名字,卻完全想不起來餐廳的外觀,身旁年幼的孩子(當時只有三歲左右)卻可以馬上說出餐廳的建築,甚至連外觀的顏色都能說的一清二楚,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他看不懂字,只能透過直觀的外表來記憶,讓小學階段的孩子來閱讀安妮新聞何嘗不是如此呢!低、中年級的孩子雖然有的字還不太認識,或是文字的表達還看不太懂,但或許他們也可以透過圖片的呈現來進行另一種方式的學習。(淑惠老師)

在此堂課之前學生從來未接觸過「安妮新聞」,因此這個活動想了解學生在未經過老師引導下,自行瀏覽、閱讀安妮新聞後的想法與感覺。

學生第一次接觸安妮新聞大多表示這份報紙很「美」、顏色豐富、圖案漂亮,且幾乎都是手繪,和以往看過的報紙有很大的不同,自行閱讀後也多能掌握本期報紙的主題內容。下學期,將進一步指導孩子關於排版以及色彩等美學原則,完成圖文並茂具美感的海報。

詹羽菩、張淑惠、林孜蓰、顏志賢、林慧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課程發展與授課教師核心群組)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