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以認識傳統文化的紋樣與圖示,理解圖樣中色彩與圖案的代表意義與文化底蘊,並從中內化人文關懷與環境尊重的課程議題。
運用App【Pigments】、【PANTONE Studio】、【colorsnap】、【pricsart】、設計平台【canva】、VR360設計平台【Thinglink】使圖文優化,將化繁為簡、少即是多的設計思考帶入色彩比例與畫面構成中的應用,與時俱進使用合宜的APP 與網路平台進行設計,並透過對色彩與構成中簡化與比例的關係調整,在地色彩/圖樣採集→去蕪存菁找線稿→配色比例取捨→比例調整再詮釋→AR VR沈浸式美感平台設計/圖文優化,不斷深化的螺旋式命題學習,從而進行傳統文化新詮釋的體驗與應用。
美感預期成果
讓孩子理解適宜比例的色彩與構成之美, 於課程中進行關係協調的練習,期許孩子們在生活日常中,能主動認識多元文化本質與特性,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並能主動關懷、尊重、包容身邊的人、事、物以及環境、並能與時俱近運用新科技輔助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從社區鄰里為出發點,找出不同的代表logo或物件,利用凹版畫的製程理解線稿的取捨,並透過設計平台創造出不同的配色再進行比例上的調整,最後共同合作AR創作互動遊戲。讓孩子理解適宜比例的色彩與構成之美, 於課程中進行關係協調的練習,期許孩子們在生活日常中,能主動認識多元文化本質與特性,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並能主動關懷、尊重、包容身邊的人、事、物以及環境、並能與時俱近運用新科技輔助設計。
- 01在地圖樣採集1
觀察→理解→發現 (一)教師介紹台灣在地文化的圖樣 (二)學生練習:指出台灣在地不同文化與地域性所有的文史表徵與代表性圖樣圖騰或物件
- 02在地色彩/圖樣採集2
(一)教師介紹App【Pigments】、【PANTONE Studio】、【colorsnap】找色App以及使用方法,並複習在地文化的色彩以及台灣文化圖樣色彩 (二)學生練習: 1.指出台灣在地不同文化與地域性所有的文史表徵與代表性圖樣之色彩 2.運用找色App精準找出相關圖片之主要色彩與色系
- 03去蕪存菁找線稿
(一)教師介紹App【pricsart】、設計平台【canva】,並說明並複習其中的設計原理與應用方法 (二)學生練習:運用【pricsart】與【canva】等平台與app, 將在地文化中個人所選的具代表性的物件照片簡化成線稿與純色色塊 (三)學生將線稿再次簡化為logo圖示
- 04配色比例取捨之間
(一)教師介紹App【色采】、設計平台【canva】, (二)學生練習: 〈命題1〉運用【canva】調整不同顏色的比重,理解影響視覺畫面的中色系比例關係
- 05比例調整再詮釋
(一)教師說明構成中美的原理原則(對稱、對比、反覆、統一…) (二)學生練習: 〈命題1〉將不同色系與純色線稿做搭配、並再次調整合適的色彩比例 〈命題2〉教師說明構成中美的原理原則再次調整畫面中構成關係並分組討言論
- 06AR VR沈浸式美感平台設計/圖文優化
(一)教師教學:VR360設計平台【Thinglink】圖文優化應用方法 (二)學生練習: 〈命題1〉學生使用【Thinglink】設計一套環境美感互動文案 例:校園植物色彩圖譜,在地色彩採集… 學生拍攝相關合適的圖片與影音, 設計成一件具美感可互動的網頁設計 〈命題2〉各組試玩並分享後再改造 讓孩子除了學會新的線上軟體,主要是理解設計頁面中素材的選擇、配色比例的調整、構成的方式,學生自然而然能嘗試後能理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