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圖形 | 美感教育

不可能的圖形

課程資訊
  • 學校:中山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 教師:江沛航
  • 課堂:藝數
Read More

課程簡介

由於本學期校內恰好辦理「艾雪的奇幻視界」特展,故結合展覽內容,先帶學生實際觀賞展覽,從藝術家作品與藝術家介紹中認識「不可能的結構」。接著以第五期〈眼見為憑?〉主題為內容切入,介紹不同的「視錯覺」圖像,透過讓學生分組閱讀報紙〈眼見為憑?〉,讓閱讀報紙文本與觀展經驗結合,讓學生加深對「視錯覺」的好奇心,接著對照艾雪作品〈相對論〉與〈瀑布〉,引導學生觀察圖形邏輯畫出潘洛斯三角形,讓學生在不可能的圖形描繪中加深成就感。最後因疫情關係改採線上教學,故透過任務提問,請學生在提示與限制下,試著剪出「不可能的結構」,讓學生在動手嘗試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程目標

  1. 認知:從實際觀展與教師簡報中認識「視錯覺」藝術與藝術家作品。
  2. 情意:能欣賞藝術作品並從閱讀報紙中連結自身經驗,加深學習印象。
  3. 技能:能夠繪製「潘洛斯三角」,並針對「不可能的結構」任務提問找出可行的方式,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1. 認知層面:本次課程於機電科、普通科施行,各科學生普遍對於「視錯覺」主題感到有興趣,能夠從展覽作品中觀察並嘗試分析艾雪「不可能的圖形」。在普通科提及「潘洛斯階梯」時更是在展場中討論熱烈。遠距課程以簡報上課再次提及「視錯覺圖案」時,甚至有學生提出曾經看過網路文章稱「旋轉蛇錯覺為轉得越快壓力越大」,教師也能藉此機會與學生討論視錯覺的生成原因,並釐清網路文章的誤區,提醒學生分辨資訊內容真偽的重要性,也算是即席的「資訊教育」吧!
  2. 情意層面:或許是喜歡走出教室的展場氛圍,學生於展場中多半能融入觀賞畫作情境,甚至與同儕討論畫作內容、使用展場中的教具進行學習等。而「視錯覺」具實驗性質,學生於同時比較二張圖片時的反應很好,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3. 技能層面:在成果呈現上無論機電科或普通科的學生皆可於觀展完後依循教師引導完成「潘洛斯三角」繪製,在執行課程時鼓勵學生可嘗試自行思考繪製,在反覆嘗試中找出規則與方法,若無下筆頭緒,再按教師揭示步驟描繪,所有學生皆能完成。在「不可能的結構」實驗上,因為執行時已是線上課程實施期間,故規劃較為單純的實驗性質活動,並以「只能剪三刀」和「可彎折」為限制和提示,引導學生自行思考做法,約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夠自行完成正確的剪法,部分學生需要反覆引導其觀察造型、思考作法,才能正確完成作業。
江沛航
中山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教師

任教於中山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