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教案實施於國立台南第二高級中學,教師現任教於高雄市立仁武高級中學。

質感其實也應該有許多的分別,以往設計課程時,都較偏向觸覺型質感,但透過電子科技的發達,視覺型質感也越來越備受重視,使用手機頻繁的學生,對於視覺質感的美感要求,也日益精進,而透過觀察實驗後,在進入手機進行圖像性的質感創作,能夠對於美感體驗的正向能量,也是本課程所關注。
手機app的流行,也可以幫這個課程,增加許多魅力,大多學生都只是套版使用APP,但若能把前端的訓練補齊,讓學生有意識的進行APP的使用,知其所因而為之,也是美感的精神之一。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以自己觀察出的比例原則,進行物品的重新比例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一般來說,設計思考對學生不是一件容易入手且理解簡單的事情,但是將每一個步驟拆開,不先預設立場的進行思考,將能開啟許多未增發生與預期的開展,而設計思考便是以此為前提下,逐步的改造思考境界。經過這次的實驗,發現「可預期」、「不可預期」都是一種課程的發展,甚至不可預期的課程,會更有挑戰性一些。

其實還有很多各種不同的課程設計方式,未來也會想要再試試看。這次搭配著美感教育的六大構面中的「比例」,結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等不同的面向思考,也與生活更貼近。因此下學期便想要試驗看看與藝術創作結合,同樣是設計思考VS藝術行動,會發生什麼事情,顯然有趣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