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各國到澎湖在地飲食文化的介紹,運用立體黏土與矽膠翻模,讓學生呈現節慶食物的特色。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標籤 關鍵字 #王姿翔
融入數位科技,藉由澎湖文化色的五色與縣樹、縣魚、縣鳥跟縣寶為意象設計花磚圖案。
以教室布置為例,讓學生理解平面構成的美感原理,藉由幾何的分析與排列組合,規畫出有秩序的公布欄配置。
從花磚的歷史意涵看圖案的構成,並了解畫面構成的主從關係。
以學生生活的澎湖社區為色彩基礎,讓學生瞭解花磚的構成與色彩如何與當地建築融合、達到適切的色彩運用。
從理解平面構成的美感原理著手,藉由幾何的分析與排列組合,在A3的紙張上規劃適合的公布欄配置情形。
以景點為主題,調出該景點的五個記憶色彩,學生需加入形容詞,做為色調改變的方向,藉由互相猜想,加深地區色彩印象。
從平面構成的美感原理著手,藉由幾何的分析與排列組合,在A3上規畫適合的公布欄配置情形。
以常見報紙與安妮新聞做比較,讓學生從美感構面去分析體會兩者之不同。
以澎湖社區為題,利用APP選取社區色彩,讓學生調出相同的顏色,讓學生瞭解生活環境的色彩,形成印象色票。
藉由澎湖花磚的工法、設計與拼貼方式,讓學生觀察其色彩與圖形構成,以重複的幾何圖形完成自己的花磚,體會往日的美感與創意。
分析現成的印刷品安妮新聞,轉化編輯「報紙版面編排設計」。
以報紙帶領學生從版面編排,進行分析一份報紙的架構,探討版面設計與文章內容。
學生門牌訊息簡化為幾何圖形,利用切割的黑、灰、白色紙排列組合進行門牌構成。
將門牌運用線上軟體進行色彩分析,加上各社區特有圖案,歸納出社區特色。
運用色彩、比例等構面,結合在地特色設計文創商品的包裝盒。
透過色彩、文化的採集,結合皂化反應,製作屬於澎湖社區色彩的水磨石手工皂。
教師再深化花磚設計課程,加入社區代表色及圖地反轉概念,發展出專屬於社區獨特的花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