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領角鴞棲息地,結合閱讀與環境教育,藉由校園設計促進學生歸屬感。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標籤 關鍵字 #林雪倩
引導學生調出澎湖海灣及景點的專屬色票,希望藉此內化學生心中的美感與家鄉情懷。
希望學生嘗試找出可承受用具重量的架構,分別收好術用品,營造具備美感的藝術教室。
以構成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環境為導航,引導學生觀察學習環境中的構成,並發現秩序引導的美感。
運用比例關係的排列,結合資訊課程的軟體使用,排版出「生涯輔導手冊」的封面。
結合明湖國中本學年的課程規劃,在引導學生設計「學生圖像」的安排下,以美感教育融入課程設計。
藉生活與藝術家作品的構成分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調整原有設計,體會幾何與簡化的應用、圖形組合的安排,試驗與發展小組的鑲嵌規則,於實作中探索構成的可能性。
「如何有意識地取景」、「如何以照片建構對校園/自己的觀察」為課程的核 心問題。
2021/10/13 ➤ 閉上眼,傾聽心中浮現的海浪聲,你是否還記得僅屬於你的,記憶中家鄉的顏色?
|人物專訪|對談-林雪倩╳張銘修╳張燕琪╳廖定詳╳凌天|文字整理-魏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