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現成的印刷品安妮新聞,轉化編輯「報紙版面編排設計」。
熱門閱讀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學生將「情緒」具象化,利用多元媒材進行創作,描繪屬於個人的「情緒小怪獸」。
藉由安妮新聞引導學生閱讀、搜尋與彙整資料並產出簡報,培養美感識讀能⼒。
以課本單元有趣的字為主題,從中文、聖書體、表情符號引導,最後進行瓶蓋創作。
課程以台灣藝陣人為主題進行單元教學,引導學生學習資訊圖表及建置虛擬美術館。
課程為晨讀趣及家鄉特報。前者為閱讀討論及議題探討;後者以家鄉為主題,設計家鄉特報。
學生在閱讀安妮新聞後,學習在文章中抓取重點並繪製成心智圖。
學生進行讀報並撰寫自編「閱讀紀錄單」,設計一份《靈誀新聞報》(OZ TIMES)。
透過刊物吸引學生概覽各國童話傳說,從中比較與理解異國文化,進而培養國際觀。
透過情緒性格卡片以及安妮新聞基本情緒圖鑑,引導學生用肢體語言表達情緒。
以第九期貓/狗派的討論引起學生興趣,藉由墨色深淺濃淡的變化加上筆觸線條的練習,讓學生創作貓狗圖畫。
以情緒的主題結合色彩單元創作情緒六面骰,討論顏色與感受的關聯。
結合微生物、時事主題,以花磚設計的形式與意涵之美,創作具有祝福意味的作品。
將「讀報」與「安妮新聞」結合,引發閱讀的樂趣。
學生在通用設計學習單上繪製設計稿並說明創作理念,分享自己發明的設計。
藉由剪報重新排列的方式,讓學生學習版面編排,使其兼顧閱讀性與美感。
結合安妮新聞,以「話畫時間軸」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規劃與繪製時間軸的美感與技能。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第八期安妮新聞的文章,進行議論文架構構思與寫作。
能觀察到安妮新聞的版面配置、色調搭配,以及報紙的質感表現。
以安妮新聞的圖文理解,增進閱讀能力、資料呈現的要領,編輯紙上策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