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設計思考」和「回收在利用」的概念,在生活中實踐「美感」與「地球永續發展」的精神。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標籤 關鍵字 #劉怡君
透過安妮新聞版面構成的引導,改良國中生涯中印象深刻的隔宿露營活動「畫話隔宿露營」心得報告。課程先從「閱讀安妮新聞」開始,比較討論安妮新聞和一般的雜誌、報紙的編排有無不同。接著,「猜解安妮新聞」找出版面的「隱藏線」,並觀摩其他版面編排的參考圖片,經過配置練習後,最後將自己的「畫話隔宿露營」心得報告重新版面編排改造。
透過味覺及觸覺的「質感體驗」,體認質感的意義,再進行「質感再造」;最後進行「仿真巧克力球的製作」和「質感棒棒糖包裝設計」的製作,並經由同學彼此觀摩,發現合宜的美感。
不論是設計還是廁所佈置,顏色搭配得宜都會讓整個空間增色不少,但是在運用色彩時,常不之如何配色,而依個人喜好習慣的色彩配置往往易雜亂且失序也造成時間及資源浪費。
本課程使用安妮新聞第七期。各組從文本中擷取重點,並繪製簡易文本架構於 2K 書面紙,最後分享文本內容。
本校為全桃園市首座一設校即完成專屬CIS學校識別系統整體規劃的學校,學校建築中的校鐘、圍牆上的鐵窗窗花、中庭地面、羅映樓牆面,LOGO與建築多次以巧妙方式結合為一體。
從平面與比例關係,再到立體與比例關係活動,使其理解比例與空間物件的關係
同德校園光影效果多變。女兒牆上的不鏽鋼欄杆在陽光下閃亮。課程重點是善用自然光,創造「光・隅・構」裝置作品,與欄杆結合。透明夢幻聖誕小夜燈、彩影投射為校園美角。先完成「構成-夢幻聖誕小夜燈作品」,再進行課程。思考寶特瓶與欄杆的接合構造,感受構造美感。「圓柱集合練習」探索材料間的美感關係。選擇接合方式製作作品。
延伸108-2《TD5星級廁所配色資料庫》課程,以「得利Dulux(2079色)色卡」,找出配色色票。由學生選風格、搭配色彩並加入「比例構面」,完成配色任務,做成《TD5星級廁所配色事典》。
本課程希望藉由「安妮新聞之聆聽特刊」中,透過藝術家吳燦政老師所記錄的上萬筆聲音檔案,感受臺灣每個地方的聲音結構,用耳朵發掘其中區域、範圍、濕度等環境元素。接著,瀏覽「拜託了!新生」padlet內容,讓學生思考若有機會再當一次國中七年級,你會想跟當時的自己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