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觀察臺灣景觀,了解城市演進與文化,並以地方元素創作人孔蓋藝術,提升美感與校園認同。
學生能夠理解,版面構成中,造型設計、文字資訊等架構層次的視覺美感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物環保再生之美感,找到新生命!
聽!是誰在說話?
本課程旨在透過多元感官-「聽覺、視覺、嗅覺」探索校園與在地文化,培養學生觀察力、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美感智能AI技術、Canva共作、Padlet賞析、自拍拼圖提升學生的美感素養與創新能力,並在學習過程中強調性多元文化體驗與身體力行實踐價值觀。
安妮新聞VOL.7——地球護衛隊
透過美感智能閱讀—安妮新聞第七期的主題:地球護衛隊,帶領學生透過不同的範疇去了解環境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從仿生設計去看大自然經過物種演化後的絕妙設計,也能了解因為工業化後的地球,有哪些是急於搶救的自然資源。經過一連串的專題分享後,啟發學生從自身做起,開始思考,對於環境,我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