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以台灣周遭的牆面塗鴉藝術作與生活上的連結,讓學生對於普普藝術有切入點,進而瞭解緣由,並帶入普普藝術家、塗鴉藝術家,以及塗鴉藝術商品的介紹,使其理解大眾流行與藝術產物的功能與價值。

瞭解塗鴉藝術後,第一個學習點是讓學生描繪塗鴉藝術中最經典的泡泡字體,並試著用麥克筆繪製出自己的名字,和作色彩搭配;第二個學習點是讓學生體會諸多種塗鴉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每個作品後面的社會文化意涵,進而反思現今社會議題,並效仿班克西的創作模式,為社會上的不公義發聲。

美感預期成果

  1. 觀察塗鴉藝術在生活周遭的體現,進而聯想環境美化。
  2. 學習新的文字造型設計:塗鴉藝術的經典泡泡字體。
  3. 創作出以社會議題為主的模板塗鴉,從中反思社會議題,並思考如何用藝術發聲。

教師課後省思

  1. 比預估的課程時間多出幾堂課,例如普普藝術認知層面的基礎若要厚實,教學進度便要放慢,並且使用多模態方式(圖片、影片)增強學生記憶與理解;以及後續切割模板的時間也被拉長,大多數學生重質不重量,幾乎都想呈現出最完美的作品。
  2. 運用AR虛擬塗鴉與本校環境作結合的操作過程中,軟體對周遭空間距離的偵測有一定落差,所以噴漆成果些許不如學生所預期,僅能作體驗,無法為一個完整的作品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