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美感」課程即是讓學生能完成「對美的欣賞力」、「對美的感受力」,然後自己產生「對美的創造力」。因此本課程將涵蓋教育部訂單元及生活中一切涉及美感欣賞、研究、製作的活動。自畫像是每位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經的課程之一,但要如何準確地畫出自己的膚色是歷屆學生的挑戰,本課程pixel art自畫像透過傳統電腦遊戲超級瑪莉為靈感出發,教師透過介紹人權藝術家及攝影師喚起學生對於人權議題及尊重個體的意識,同時介紹國內外肖像畫家作品讓學生理解肖像創作脈絡。結合認識自我的課程,進而設計出獨創的像素自畫像課程,藉由單格單格執行色彩計畫,同時讓學生了解混色法則,尤其是膚色,該如何調出屬於自己的膚色色彩也是本計畫課程的重點,畫出準確的膚色,並以理性客觀的方式直接面對自我形象,按照色彩比例調配出自己的膚色及髮色色彩,並同時拓展感性知覺的範疇,揭露自我故事練習表達自我,進而能在其開闊的心胸中,心靈整體得到無限的滿足,由此而可在審美品味上提昇。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透過收集圖片資料過程感知色彩,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單一個體的特色,了解自己後能建立自信心。
  2. 學生能透過生活色彩的採集,能了解色彩豐富的多樣性。
  3. 學生能從生活經驗覺知「色彩」的概念與美感的關係。
  4. 學生能從體驗理性繪畫,豐富學生的美感經驗,生活中就有美,讓美感俯拾皆是。
  5. 探索生活中的色彩關係,尋找合宜適宜的色彩搭配。

教師課後省思

  1. 教學挑戰與對策
    *學生難以準確調配膚色
    對策:引入膚色調配範例及參考表,並提供多種顏料實作練習;透過數位工具模擬膚色組合,幫助學生熟悉混色原理。
    *學生對像素藝術不熟悉
    對策:設計分段式的基礎教學,先從簡單形狀入手,逐步提高難度;提供多媒體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技巧。
    *部分學生自我形象認識模糊
    對策:引導學生通過書面或小組討論方式分享對自己的看法,並利用照片參考作為輔助,降低心理障礙。
  2. 課程成效與未來規劃
    *成效:學生能完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像素自畫像,並提升對自我形象的認識;在混色與色彩運用方面取得進步。
    *未來規劃:擴展課程至其他藝術媒材,如拼貼畫、刺繡像素圖等,進一步探索不同藝術形式中的美感表達。舉辦學生作品展覽,邀請家長及社區參與,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促進課程的社會影響力。設計進階課程,深入探討多文化視角下的美感與自我表現,例如跨文化藝術與美學理論的融合。
  3. 課程推廣參考建議
    結合線上平台,設計像素藝術互動模擬工具,讓學生在課後繼續練習。
    建立跨校合作模式,舉辦聯合展覽或比賽,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及參與度。
    與本地藝術家合作,開展工作坊或講座,讓學生接觸更多元的創作形式與視野。
    希望這套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美感素養,並以創造力回應當代的藝術與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