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校緊鄰景美溪與仙跡岩的一片低海拔山林,因而有國寶級藍鵲定居、偶爾有多彩亮麗的五色鳥停歇,清晨或傍晚更有如警衛班巡邏的黑冠麻鷺出現,擁有這麼豐富生態的校園,卻偶爾發生鳥類撞教室窗戶的慘狀,即所謂「窗殺」事件。
因此本課程以友善校園為出發點,從「色彩」構面切入,運用軟體先分析校園色彩,再結合環境教育、跨生物領域協同教學,帶領學生認識校園鳥類及色彩,說明校園「窗殺」問題及解決方法,再請學生以環境色彩融入「點陣」窗貼帷幕的設計,讓校園窗戶不再成為鳥類的殺手,而成為校園環境的美角。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觀察校園中鳥類身上的自然色
- 觀察校園中建築環境的人造色
- 美感技術
- 能透過色票來認識色彩
- 能調出想要的色彩並加以應用。(使用顏料)
- 理解色料的原理與混色方式進行合宜的配色設計
- 美感概念
- 生活中色彩的協調搭配
- 環境中色彩的規劃設計
- 其他美感目標
- 環境教育:自然生態保育活動──友善鳥類設計。
- 生命教育: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
- 跨域: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課的觀察實踐。
教師課後省思
- 當使用平板進行色彩分析時,學校採用的是 APPLE 的平板,對許多學生而言是不熟悉的介面,因而花了比較多時間解說平板的基礎操作,再讓學生運用 coolor 去發現自己生活周遭的主要色彩,後來學生在心得回饋單上,對於可以運用科技產品走出教室觀察色彩有很高度的回饋。
- 在進行以水彩調和出所觀察的色彩時,七年級學生覺得此媒材非常有趣,部分學生在小學時從未使用過水彩工具,因此玩得非常開心,不過也因為大部分水彩媒材使用經驗值偏低,要學生調出明度與彩度接近 coolors 所呈現的顏色,對一半的學生而言是有其困難度,因此學習單上的完成度偏低。因此後來在進行圓形點陣學習單時,則改採用色鉛筆的方式,學生在操作上就比較得心應手許多,只是部份組別只有24色的色鉛筆,因此在色彩選擇性少而比較沒有達到理想狀態,或許以後由老師提供48色的色鉛使用是一個不錯的改善方法。
- 在實際進行窗貼時,由於已控制貼紙的彩度,因此雖然不同組的窗貼作品戶放在隔壁緊鄰,但看起是和諧而色彩是豐富的,整體效果相當不錯。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