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食,在美力!」即是「飲食,重在美感力!」本課程先從文具用品及書桌、書房擺整齊著手,讓學生關注到美感之首--「秩序」的重要,再從「構成」構面中選擇--主從關係與畫面平衡作為課程主軸出發,以點、線、面基本設計元素為基礎,引導學生嘗試轉換為具情感層面如溫暖、安定、冷靜…等畫面構成,並運用於淋醬、乾糧練習及甜點擺盤實作,以漸進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合於美感的擺盤組合;過程中,配合每節課程主題穿插一起放放看、拼拼看、貼貼看、擺擺看……等美感練習,透過小組討論、動手作、動腦想、做中學,讓學生能感受到美感源自生活的用心體驗,更與自己切身相關,期望能引發學生「啊!原來這樣的改變,真的比較好!」的美感感受。

美感預期成果

一、原教案成效分析

學生初次強烈感受到作品只是創作歷程中的一部分,無法被永久保留,需透過攝影或錄影的方式紀錄,當然,對他們而言,因為實際體驗及操作過,留在心中的痕跡更是無法抹滅,對於美感與生活的鍊結將有更深入的感受

課程不僅著重在食物擺盤與美感構成的關聯,也重視學生珍惜食材、注意用餐禮儀及對人表達感恩。課程中安排4位家事達人義務為大家清洗所有的餐具、餐盤,等待下一個班使用,及在每節課後全班必以熱烈掌聲以慰達人們的辛勞,情意教育是課程格外重視的一環!!

六節美感課程十分精實,時間也非常緊湊,有較充裕的提問及思考時間是較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對文具擺整齊的前後差別及感受、抽象課程對學生作較為詳細的說明才能理解進行操作、淋醬及擺盤課程的回顧與檢討。

二、教學期待與預期成果

學生能瞭解「秩序」的重要與認識「構成」中的主從關係與畫面平衡。學習到與自己對談、與人溝通、與物合作的能力,並感受到一點用心的改變,會為日常的生活、飲食帶來驚嘆!

透過飲食與美感的結合,對生活中與他有關的物件、食材產生理性、平靜的對話,這不同以往的美感經驗,能成為一個小小的美感酵母,逐漸在生活中發酵!

 

教師課後省思

一、教材準備好費時:

過程中想多說一些「ABK排列美學」,第二堂課就以此為主,造成第三堂課要上二堂的內容,溶縮後要進行三個活動,為省時故須將早餐盤簡化成幾何圖形,課前花了一些時間製作各自代表的方形紙,課中不須剪裁僅需排放,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感受到構成的發散與收斂。

二、備好教具好省時:

第三堂,課前準備好各組的早餐盤、白盤+磁鐵點、個人的學習單+白點貼,教具間相互連結,學生不會混亂,活動能按節奏進行又能將體驗到的持續堆積。

三、餐盤餐具也要美:

第四堂,準備好乾淨、簡單、整齊的餐盤、餐具、擦巾擺桌上,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受到美美的,課程中也就較能以美出發練習淋醬的擺盤。使用前排列整齊,清洗後也較能物歸原位,這也是美的一環。

四、淋醬稠度難控制:

第四堂,淋醬的濃稠度及洞口剪的大小,打擊著學生們,因要把看到的轉化成手動已需要勇氣,擠出的果醬是否能隨心所欲又是一項挑戰,有些學生會一一嘗試不同的技法,有些學生就擠擠攪攪想交差快品嘗,但老師秉持不浪費、個人造業個人擔的精神,自己的擺盤果醬自己吃!
第五堂,因有前車之鑑(三種果醬混在一起的口感啊~),學生在放甜點前除了考慮顏色、點線構成,也會將味道考慮進去了。

五、果醬溶化好討厭:

夏天做淋醬擺盤會遇到果醬溶化,一開始美美的,接著就糊掉好氣餒,斜斜盤緣果醬會流動,有時加分有時扣分啊!

六、想好構圖再行動:

第七堂(期末最後一堂課),每班徵求15位自願者,製作甜點擺盤感謝班級任課老師,學生已有二次經驗,知道果醬會溶化,擺盤要快狠準,所以幾乎都會看著盤子發呆一陣子,其實是在思考構圖,想好>行動>送出,如此才能美美的!學生建議:往後可以把盤子先冰起來或在冬天上課,果醬不溶,冬天吃高熱量甜點更幸福!

七、隨堂紀錄較實在:

因學校chrome book行動載具僅有一班的數量,多位教師課程需要,所以無每堂課直接紀錄,最後一堂組員共同回憶完成,雖然有拍照,但光靠回憶及照片要記錄當時感受還是有些差距。但之中因回憶需要討論也激起一些可愛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