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透過課程設計,首先讓學生透過食物色彩的搭配,感受食的美感。接著透過食器的選擇與改
造,美的佈置,由小至大去拓展對構成這個構面的感悟力。接著走出教室/校園,在環境空間
中,欣賞環境的美,繼而去形塑構成畫面的元素,建立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經驗。
學生們將藉由分組的討論與嘗試,設定各組主題的器物、食物、生活道具,在實際到戶外公
園尋找合宜的場所,搭配場所進行野餐主題設置,透過拍攝紀錄過程與成果,完成「食在有
意思」的體驗活動後再以簡報展示與講述(show and tell)分享活動心得。透過主題性課程
的設計及體驗活動,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整體美。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透過每一節課程的安排開啟對「食有所感」: 經過知識的剖析與施作、教師提問紀
錄、小組的分組活動討論、個人回饋分享、活動照片等,使學生能感知構成美感的要
素,內化在心中。
2、學習運用構成要速解決問題,強化構成在美感生活中的重要性,學生能發現於生活、
實踐於生活、用之於生活。
3、學生能瞭解「秩序」的重要與認識「構成」中的主從關係與畫面平衡,學習到秩序、
構成及食物擺盤的運用。

學習到與自己對談、與人溝通、與物合作的能力,體察物件擺設能表現人的感受,讓學生能
對生活中與他有關的物件、食材產生理性、平靜的對話,並感受到一點用心的改變,會為日

常的生活、飲食帶來驚嘆!

教師課後省思

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食,在有感覺】的實施,設定在八年級的四個班級;
這學期鎖定「構成」這個構面融入課程教學。「構成」這個構面之於學生似是
陌生,但實際上卻不陌生的美感構面;在傳統繪畫性課程中的「構圖」,便是
構成最基本的展現。雖說如此,構成並不是單一的呈現,要做好構成,對於色
彩及比例要有一定的表現力,表現好的學生依然在【食,在有感覺】美感課程
的呈現上有一定的水準。透過野餐這個操作議題引發學生的興趣上是成功的,
但在個別學生攜帶物件/食物上的分工必須引導操作,否則徒增事端。
學生對野餐主題的呈現表現力普遍不佳,或許因為鲜少有相關生活經驗。
課程操作應可從模仿開始易有良好成果展現。
學生對「校園美景」的選取,可見其判讀力之弱!對環境的美感太無感!
而透過野餐也才知道學校有許多角落需要再營造跟整理。
拍照這項能力需花時間精進!學生取景太呆版!
在版面編排的操作上,顏色的使用、花色圖案的搭配、畫面的營造…表現
出的能力不足顯示學生在這方面的審辨能力的缺乏!
發現學生在此單元中表現出的對比例構面的認知不足!顯示一年級的比例
單元的學習著墨不夠,亦或,學生在學習與生活應用間仍有一大段距離。能力
的整合與應用在主題性課程的操作上需要更多的鋪陳與訓練。教學過程中發現
學生對於資訊的抓取及自學能力仍有待加強;單方向的教授必須粗暴直接,才
能使大多數學生較精準達到學習目標;但這樣的操作缺乏學生自身的啟發及動
腦,因此課程如何銜接應用,則成為老師下一個階段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