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紙音傳情─ 紙材立體音感視覺化構成設計
運用生活中隨處可得的回收紙箱媒材,藉由紙的可能性實驗歸納出各種紋理和立體構成的基礎概念,覺察協調或特殊的紋理構成和配置和均衡設計,創造出音樂旋律美感的立體造型紙材造型,。
此美感課程習得如何觀察生活周遭的紋理與質感構成之美,了解其基本原則。讓學生勇於創作,將概念轉化呈現,並合作共創的歷程學習調整修正,達到美的共感經驗建立,創造出協調與美的立體造型或是樂器,或是家具,或是藝術裝置,與學生生活框換動的優美情境,從過程中學會「問題解決」的能力,以及帶得走的美感能力。

美感預期成果

  1. 透過校園環境的紀錄觀察,與紙材模擬紋理質感,能描述造型符合何種美的十大原則,能辨認材質的各種紋理與質感並做構成應用設計。
  2. 應用回收物件的發聲實驗,和多元媒材的組合創作,能用立體造型詮釋與表達一段音樂感覺
  3. 實做成可演奏音樂的裝置藝術,能實踐透過藝術改善環境的理想。

教師課後省思

  1. 邀請表演老師入班教學,帶領肢體律動,感受環境與身體的和諧關係,以(校園環境就是流動的劇場),進行環境中的音樂想像,這是對環境設計教育的首次思考,用身體的律動來進行音樂與造型想像,將空間當作劇場,則裝置藝術就不只是單純的藝術品,而是能活生生的與人產生有意義的連結。
  2. 搭上了AI繪圖的風潮,帶學生嘗試透過AI繪圖的互動,進行的創意思考,學生體驗了數位做出超乎自己想像的設計圖,帶來他們改變模型實驗,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當AI能幫助人類進行怎樣的創作?
  3. 然而在PS數位操作的課程預告討論中,本校因為美術教室網路頻寬不足,無法多台同時上線操作,於是學生一起討論:(數位虛擬好?還是實境物件裝置好? )最終討論,直接在半成品階段,就移動作品到預估位置,進行實驗調正,直接獲取現場回饋反映,然後修正。
  4. 藝術品暫時性裝置,與長久性裝置的討論? 你的藝術可能是別人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