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水泥藝術不僅是複合媒材,而是具有自身美學特色與歷史意義的一種素材,持續尋找以何種姿態嵌入國中美感課程生活應用中,是藝術與生活結合創作鑽研的方向。

混凝土(水泥)發展各類產品是工業革命後的產物,它具有高度普遍性、極佳結構性、多變設計性,再加上低廉的原料成本及生產設備,在環保及功利的訴求下,漸漸地足以取代木材及石材等天然素材。
從建材、文創到藝術的新可能,水泥作為新型藝術的創新素材,而運用大多數人會馬上想到可愛的植物盆器,幾何造型的簡約設計,搭配上充滿生機的多肉植物。水泥往往給人平價、髒污、難以學習的印象,其實水泥質材料可塑性開發多元化產品,讓學生在課程中了解並導入水泥還有更多不同的可能如花器(生活器物)、立燈或燈罩(複合功能)、公仔吊飾等等形塑表意的藝術品。(白水泥的顆粒細小,可塑造出穩重、細緻的樣貌)

本課程藉由安妮新聞引導實作3-4 樣水泥製品。讓學生了解,水泥可進行抹鏝、灌注、雕塑等施工形式。並教導學生自己動手切割板材製作水泥盆的模具、指導正確的水泥比例、混拌灌注到完成的模具中包含灌型、製模、脱膜、養護教學。讓學生感受追求『形於外』的美感,昇華成『意於內』的善意美感,走出『手工水泥製品的美感之路』。


★新校舍美力任務 3:融入建築的藝術創作牆
以校園美力展示牆,作為創作主題。
一同調查校園最合適角落,能經由眼的對顏色的觀察及比對,手動調製出同色色票,作為大集繪的主要基調色彩進行創作。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水泥媒材對生命的反思,讓大自然的一木一石能更有意義的存在於生態系之 中,為人類的生存而努力,而其美麗的形體,透過手工水泥製品的研究與生活應用而存在。 大家所追求的會呼吸的建築、綠建築也因此作法而更具實質上的意義,手工水泥製品『孤 寂、冷漠感』的外表,也因此而具備了『溫度』及『溫柔的觸感』,這是內而外的美感,也 因此成為了『善意的種子』。期望此課程學生能了解藝術可透過不同樣貌材料呈現。讓學生感受追求『形於外』的美感,昇華成『意於內』的善意美感,走出『手工水泥製品的美感之路』。

教師課後省思

  1.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因水泥溼度及加水量無切實控制,導致泥狀未乾,無法在半乾狀態使用海綿輕刷撫過,學生在表面處理製作中經常失敗,破損或裂紋:在抿石表面處理過程中,如果使用的壓力過大或處理技術不當,可能會導致石材表面的破損或裂紋。
    在進行抿石表面處理之前,先進行精準的材料量測,加水的分量、充分攪拌,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和材料。同時,學生需要多做幾次練習或簡化難度,累積具有足夠的經驗和技術。
  2. 未來的教學規劃
    讓學生學習單一種表面處理就好,經步驟簡單化,並用此種表面處理在衍伸在其他產品,如盤子、燈具,筆筒等等。
    另外,製作園藝踏板因為重量及體積過大,施作起來需要更多控力,工具也跟水泥盆栽不同,會先將底座完成,讓學生專注在彩石拼貼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