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1. 認識生活中用路人安全與美感設計:透過了解道路設計的基本要素,強調安全在公共空間設計中的關鍵性,美感在道路設計中不僅增添城市的吸引力,還能提升行人和駕駛者的安全。
2. 學習美感設計:探索並分析道路設計案例,激發學生對美感與功能性結合的認識。
講解道路設計中常見的美感元素,如色彩、材質、形狀和線條,並討論這些元素如何影響人們的心理感受和行為。
3. 應用設計思維解決問題:設計對人行空間的影響,特別是舒適度、誘導性和安全感的提升,學生運用設計思維,為學校周邊或社區環境提出創新的行人安全改善設計。
4. 創意思考與團隊合作: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討論和協作,解決行人安全問題。
美感預期成果
期待學生從過往的文字設計,接續到接下來的排版練習,最終,期待學生可以完成自己的作品集封面(內頁)排版。並透過實際製作,以及排版間的練習與概念製作。讓學生從更可以體驗在不同角色之間的轉換,並從印刷出的實際作品,了解版面觀看時與實際印刷後的落差與注意點。
教師課後省思
在「過馬路的一百種方法」課程中,學生除了理解行人安全重要性,也學習從設計角度思考公共空間。透過分析道路案例,他們觀察到色彩能警示駕駛、材質影響舒適度,線條與形狀則能引導人群動線。課程中加入 AI 輔助設計工具,讓學生模擬校園周邊行人用路環境改善方案,並在小組共創中提出多元構想,如增設導引型地磚、利用燈光設計提升夜間安全感等。
課程中亦引導學生結合美感與功能學習,培養團隊合作與創意解決問題精神。但因首次嘗試課程教材設計,道路的設計牽扯法規,國際民情也各有差異,此課程還可更精進,期盼未來仍可深入探討「行人心理與行為研究」及「國際道路設計案例」比較,讓學生將本地觀察放入更宏觀視野,思考若在科技、設計與人文關懷間找到平衡,使學習更貼近生活,更具啟發性。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