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單元依據美感入門電子書「記憶質感」、「材料與技術的演進」、「質感與時代價值觀」、「符合需求的質感」、「質感的視覺遊戲感」五個質感面向的內容,以「直感.質感」、「校園質感採拓」、「時代下的質感變化」、「有質感的筆筒」、「回饋與反思」五項子題進行。首先請學生直覺的說出質感類型、感覺,再從教師準備的各式生活物品,從中仔細觀察比較質感的變化。之後透過校園質感的鉛筆採拓以觸發學生對於生活質感的感知。並從故宮傳統經典筆筒的欣賞,到日常小物--筆筒的設計製作,探索「材料與技術的演進」以及「質感與時代價值觀」的表現。再從「記憶質感」發想,選擇「符合需求的質感」,並結合之前學習的「色彩」與「構成」美感構面的運用,讓學生創作具有「質感的視覺遊戲感」的筆筒作品,藉此拉近學生在質感美感的生活距離,進而落實於生活之中。

美感預期成果

  1. 從校園質感採集觸發學生對於質感的感知,進而幫助連結「質感記憶」的資料庫。
  2. 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筆筒的歷代典藏,喚起學生對於傳統文物的美感認知。之後銜接自己生活小物—筆筒的設計,達到串聯古今,以呼應「材料與技術的演進」以及「質感與時代價值觀」。
  3. 創作主題選擇「筆筒」的設計與製作原因,是其為學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小物。此外筆筒的功能與造型較為單純,更能讓國中學生聚焦在物體質感的美感追求,進而能落實美感於生活之中。
  4. 讓學生在本單元的最後以選擇「符合需求的質感」與創作具有「質感的視覺遊戲感」作為作品的設計目標,剛好將美感入門電子書說明的五個質感面向,作綜合性的學習呈現。

教師課後省思

  1. 材質運用侷限性:「回饋單」中有學生反映「是否可以統一購買材料」或是「想購買的材料,書局賣完了」,由此可知學生選擇材料會從自家附近書局選購或是由班級統一購買來便宜行事,因此材質選擇與運用可以再給學生多些引導與刺激。
  2. 「繪製圖形」不等同「質感視覺遊戲感」的創作:本單元的筆筒作品雖給「質感視覺遊戲感」的設計需求,但有些學生會於自選的構造物上包覆紙張,直接做彩繪動作。雖說紙上彩繪也算是質感呈現的一種方式,但視覺遊戲性與變化較少,這時會請學生修正一下自己的設計方向跳脫圖形創作,聚焦在質感變化的趣味。
  3. 跳脫具體圖案的限制:國八學生仍難掩稚氣,作品上有學生容易聚焦在具體型態上的呈現。比方:小小紫色毛球會聯想到葡萄,所以圖形不自覺的就排成一串葡萄的形狀,因此適時提醒學生回歸「點線面」造型美感,不因受限具體型態而限縮自己的創作。